贱鸭的养殖方法如下:
及时开食
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,开食前需先“开水”(饮温水),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。
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,将其撒在竹席上,让雏鸭自由啄食,每天喂6~8次。
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,每天喂4-5次。
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。
雏鸭开食3天后,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,将小鱼虾、河蚌、螃蟹、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。
此外,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,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,供其自由采食。
加强保温
雏鸭正常生长适宜温度为:1—3日龄,30℃;4-7日龄,25℃;2周龄以上,20℃左右。
一般的保温方式是,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。
当外界气温较低时,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,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℃左右。
锻炼下水
鸭子属水禽,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,增加采食量。
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,先下“小水”(将水放入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),且温度不能太低,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,每天2次,每次不超过10分钟。
以后水深逐渐增加,时间逐渐延长。
雏鸭何时下“大水”(河沟、池塘等大水面),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,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,下雨天、气温低时可不下水。
下水上岸后,要让雏鸭在无风、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,再赶回鸭舍。
预防疾病
育雏室、运动场要勤换垫料,加强通风,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,保持清洁、干爽。
食槽、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,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。
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,防治疾病。
选择育雏季节和方式
育雏的季节须仔细考虑,特别是稻鸭共栖模式,应选择最佳的育雏季节,以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。
稻鸭共栖的鸭苗主要是春雏和夏雏,秋雏和冬雏不作选择。
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,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,如平面地面育雏、半地半网育雏、纸箱育雏等。
饮水和饲料
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,一般做法是,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,让雏鸭湿脚和饮水。
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,应采用“少喂多餐”制,即每天喂7-8次不等,每次喂量很少,但须保证雏鸭吃饱。
饲料宜新鲜、清洁、营养、颗粒大小适中、适口性好、易于消化。
一般管理
通风:保持鸭舍内温度和湿度适宜,通过开闭门窗来控制通风。
密度:控制雏鸭的饲养密度,避免过度拥挤。
温度:根据雏鸭的生长阶段调整温度,避免大幅度升降。
湿度: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,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影响健康。
光照:提供足够的光照,促进雏鸭的采食和生长。
免疫接种:根据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,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。
适时淘汰:及时淘汰健康状况差、生长不良的鸭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提高贱鸭的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,最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