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鳅养殖的保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:
搭建温棚:
当水温低于10℃时,泥鳅的生长会减缓甚至停止。为了延长泥鳅的生长期,可以在养殖池四周插竹竿,做成拱棚架形,并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。这样既可以保证正常光照,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,从而使泥鳅生长期延长一个多月。
安全越冬:
当水温降至13℃以下时,应停止投喂饵料,直至水温降至5℃左右。此时,泥鳅会潜入泥中越冬。越冬期间的水温应保持在2~10℃之间,池水水位应略高于平时,一般水深控制在1.5~2米。为了保持水温,可以添加新水,尽量使用地下水。在池塘和水田挖深30厘米以上的洞,滑动覆盖,以保障基础的温度。在洞里或滑动上盖稻草,保温效果会更好。对于家庭小院或小规模养殖,可以采用小坑道越冬法,适当集中越冬泥鳅,铺畜禽粪便保温。
水温调控:
泥鳅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6℃-25℃。在冬季,水温低于10℃时,泥鳅的生长会受到限制。因此,入冬前要将水缸安置在背风向阳的位置,借助阳光增温。如果条件允许,还可以考虑在缸边搭建简易保温棚,或者利用热水袋、电热棒等工具提升水温,但温度不宜过高,保持在10-15℃之间最为适宜。
水质管理:
水质管理对泥鳅的保温也非常重要。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的透明度,有助于泥鳅的健康生长和越冬。
其他辅助措施:
在越冬期间,泥鳅的免疫力下降,体质较差。因此,在越冬之前,一定要满足泥鳅越冬能量的储藏,提高抗冻能力和抗病能力,以提高泥鳅的越冬成活率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保护泥鳅免受低温的影响,确保其在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和越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