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丝的养殖过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选择养殖场地
稻田:选择排灌方便、通风向阳的稻田作为养殖地,水质要求溶氧量每升3.5毫克以上,低于1.5毫克易死亡。
池塘:修建高1-1.5米的池塘,暴晒两天后泼洒生石灰消毒。池塘底部要有淤泥,水质要求无毒无害无污染。
水质管理
水深:冬季水深保持在25厘米,并铺稻草。
换水:定期更换水,保持水质适合螺蛳生长,特别是在繁殖期。夏季高温季节要保持水流动以降温,水不宜过深,最深不超过40厘米。
饵料投喂:螺蛳是杂食性动物,以浮游生物和水草为食。在养殖期间要投放腐熟的农家肥,提高浮游生物的数量。日常可投喂绿色青菜叶子。
种苗投放
选择种苗:选择壳上带微刺、壳尖短小且带红色的小螺丝。清塘15天后将螺丝苗放入池塘中,并泼洒豆浆、豆渣促进生长。
放养密度:放养密度不宜过密,可适当稀养。立春前后放养无病、无伤的幼种。
日常管理
温度控制:适宜的温度在20-25度之间。水温低于15℃或高于30℃时,螺蛳停止摄食。
疾病防治:田螺丝抗病能力强,疾病少,但仍需注意养殖场地和水质的管理,定期更换水,保持水体清洁。
收获
繁殖周期:螺蛳一般一年有两个繁殖期,分别是春季和秋季。仔螺经过2-3周后开始吃食,成熟一批排一批。
收获时间:早稻插秧后7-15天放养,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规格。成活率90%计算,共有5.4万只,每千克售价6元,总收入3240元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养殖螺丝并确保其安全过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