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鹅怎么养殖

农家养殖土鹅的方法如下:

温度控制

最初一周温度不得低于28℃,以后每周下降1℃~2℃。

21日龄时温度降到20℃,之后逐步调节到自然温度,称为脱温。

夜间应有值班人员定时驱赶,防止雏鹅挤压、闷死。

湿度控制

雏鹅舍内相对湿度以60%~65%为宜,保持清洁干燥,垫草勤更换、晾晒。

饲养密度

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:1~7日龄15~20只,8~14日龄10~15只,15~21日龄10只,22~30日龄6只。条件好的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。

通风

适当开窗通气,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。以人进入舍内不感觉闷气,不刺激眼、鼻为宜,但应避免贼风入侵,并保持舍内温度适宜。

光照

一般每天的光照保持16~18小时为宜。每舍安装一个25瓦的灯泡,以雏鹅能正常采食为准,利于夜间补饲,防止挤堆,便于管理。

放水与放牧

雏鹅10日龄后,如果气温适宜,可以开始放牧。每天放牧2次,上午和下午各1次,每次放牧时间控制在0.5~1小时,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。阴雨天应停止放牧。

雏鹅15日龄前后可开始放水,每次放水时间约15分钟,以后可适当延长,但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。

卫生与消毒

勤打扫鹅舍内外卫生,饮水器和料盘应每天清洗,每周将鹅舍内外消毒1次。

育成鹅的饲养管理

雏鹅养到1月龄左右即进入育成鹅阶段,这时鹅的消化器官发育逐渐完善,消化能力增强,应以放牧为主。

鹅每200~300羽为一群,轮换放牧。以每天9时左右开始放牧为宜,上午2~3个小时,下午3~4个小时。

圈养与放养

圈养的地方可以是房子或棚子,包括房屋、陆上运动场、水面运动场三部分。这种饲养模式方便管理,产量高,但需要保证饲料和营养。

放养则是白天以放牧为主,晚上赶回圈舍,补充饲料。这种方法可以降低饲养成本,使鹅生长更旺盛、健康。

疫病防治

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,定期对鹅群进行疫苗接种,确保鹅群的健康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土鹅,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