孵化鳜鱼怎么养殖

孵化鳜鱼的养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
选种与配种

选择健康的父母鱼,进行性别分离,分别选育雄性和雌性鳜鱼,各100条。

在孵化前进行雌雄配种,并将鱼卵收集放入配卵器储存,直到达到所需数量。

孵化

采用“单层配卵式”进行孵化,将鱼卵放在网筐上,浸在养殖池内。

孵化期时间视水温而定,一般在15-20天左右。

在孵化期间,保持水体稳定,避免温度、光线、氧气等突变影响鱼卵的孵化。

苗种培育

孵化完成后,将鱼苗放入育苗池进行养殖,分为“初养”和“中养”两个阶段。

初养期间,控制水质、保证通风、适度维持水温,并严格控制池塘养殖密度。饲料采用细粉末饵料,实行“按时饵喂、按量饵喂、分散饵喂、定点饵喂”方式。

中养期,饵料要求更为严格,主要使用大颗粒和沉降性颗粒,并添加蛋白粉。投饵量一般以0.5-0.8%体重/天为宜。

环境控制

育苗池的水质要清淡,不浑浊,池底可摆放沉水性的水草。

孵化缸(环道)具有水质新鲜、水体交换量大、水温均衡、温差小、溶氧丰富等优点,适合鳜鱼苗生长。

疾病预防

定期进行池塘消毒,使用漂白粉等消毒剂。

饲料选择上要注意卫生,避免使用劣质饵料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饲料与投喂

驯化前准备,选择规格5~8cm的健康鳜鱼苗,进行池塘或网箱养殖。

投饲管理:投喂时开启冲水泵,刺激鱼苗集群摄食。初期投喂饵料鱼,逐步过渡到驯食专用饲料,最后以投喂缓沉料为主。

成鱼养殖

经过50~60小时的培育,鳜鱼苗体长达到4~5毫米时,开始摄食,进入夏花培育阶段。

成鱼养殖阶段,合理投喂饲料,控制放养密度,积极预防疾病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孵化鳜鱼的养殖,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,最终获得健康的成鱼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