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鸡苗的过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:
前期准备
消毒:在引入鸡苗前一周,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,使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液进行熏蒸,并确保熏蒸后及时通风。
选择鸡苗:从正规养殖场或孵化场选择健康、活泼的鸡苗,确保鸡苗来源可靠且经过疫苗接种和疾病筛查。
育雏准备
育雏室准备:育雏室要彻底清洁和消毒,保持温度在33-35摄氏度,湿度在60%-70%。
饮水器和饲料槽:准备好充足的饮水器和饲料槽,确保水源清洁、饲料新鲜。
温度控制
初期温度:鸡苗刚入舍时,温度保持在30℃左右,然后逐渐升高到35℃左右。
逐渐降温: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-3摄氏度,直到与室温相近。
湿度控制
前期湿度:7日龄内的鸡苗,鸡舍湿度应控制在60%-65%。
后期湿度:7日龄后的鸡苗,鸡舍湿度应控制在50%-60%。
饮水与喂食
初次饮水:鸡苗进入育雏室后,应尽快提供清洁的温水,水中可加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。
喂食原则:初饮后开始喂食开口料,原则是勤加少放,鸡苗没吃完就不要马上添加。
饲料选择:选择营养丰富、易消化的雏鸡专用饲料,少喂多餐,每天喂食6-8次。
光照管理
初期光照:育雏初期保持23-24小时光照,促进鸡苗的采食和饮水。
逐渐减少光照:随着鸡苗的生长,逐渐减少光照时间,直到自然光照。
通风换气
保持通风:育雏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,排出有害气体,降低湿度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避免冷风:注意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苗身上,以免引起感冒。
疾病预防
疫苗接种:按照免疫程序及时为鸡苗接种疫苗,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。
观察与隔离:密切观察鸡苗的精神状态、饮食和粪便情况,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。
环境卫生
定期清理:每天清理饮水器和饲料槽,定期更换垫料,保持育雏室的干净整洁。
分群与密度控制
分群:按照小鸡苗的大小、强弱进行分群,每半个月调整一次。
密度控制:控制好小鸡苗群的密度,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生长缓慢和啄癖问题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鸡苗,确保它们健康成长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,防病工作也非常重要,应注重防重于治的原则,把握好各项管理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