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麻鸭的养殖方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,包括雏鸭饲养、中雏鸭饲养、育肥以及成鸭饲养。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建议:
雏鸭饲养管理
保温:雏鸭出壳后应放置在提前供温的室内,前一周温度控制在28℃至30℃,之后每周下降3℃至4℃,直至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接近时停止加温。
光照:1至3日龄的雏鸭需要23至24小时光照,3至10日龄需要12小时光照,之后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。
合理密度:雏鸭的饲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8至20只,随着日龄增长,密度逐渐降低。
育雏舍管理:每周更换一次垫草,并每天中午打开窗门通风换气。雏鸭出壳后24至26小时进行试水开食,饲料可拌入EM菌营养液。
开荤:3日龄后开始喂食小鱼、小虾和螺蛳等动物性饲料,逐渐增加喂食量。
中雏鸭饲养管理
日粮配合:此期应增加糠、麸类和青绿饲料的用量,日粮营养水平为代谢能2700至3000大卡/公斤,粗蛋白19%至20%。
日常管理:注意放牧和饮水,保持鸭舍清洁和通风,定期清理鸭舍。
育肥
舍饲:育肥期一般从雏鸭出壳到出售一直饲养在鸭舍内,或在出售前约4周进行育肥。选择安静、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舍,采用地面垫料平养或网上平养。
饲料:育肥期间最好饲喂全价颗粒饲料,适当增加青绿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的用量。粗蛋白质水平为16%至17%,代谢能水平为11.72至12.9兆焦/千克。
饲养方式:根据地面情况,可以选择地面平养、网上平养、笼养或地面与网养相结合等方式,其中地面垫料平养最为普遍。
成鸭饲养
饲料:成年鸭子主要喂食麦麸、豆饼、菜叶、多汁饲料、萝卜、南瓜、红薯等,添加少量食盐和蛋白粉。
放牧:白天除下雨外,应让鸭子到果园活动,放牧有助于增加钙质、强健骨骼,并减少疾病。
环境控制:提供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通风和光照条件,定期清理鸭舍,保持环境卫生。
建议
品种选择:选用优良品种的肉鸭,以提高生产性能和抗病力。
饲料管理:确保饲料新鲜,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能量比例,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和卫生。
疾病预防:注意鸭舍的清洁和消毒,定期进行疾病防治,确保鸭群健康。
环境管理: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,避免外界干扰和应激,促进肉鸭健康成长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,可以有效提高肉麻鸭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