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晶孔雀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场地选择与建设
选择干燥、安静的地方建立孔雀场,场地应有良好的光照,面积约30平方米,1/3遮阳遮雨,2/3露天作运动场。
运动场高为2.5米,周围用铁网或密集的竹条作围栏,顶部用网封严,地上铺3~5cm厚的粗砂层,离地1.5米左右架一横梁作孔雀栖息用。
设备准备
育雏设备:育雏大概在2个月左右,1-20日龄的孔雀一般采用笼养或网养,每个网架宽为200cm左右,长250cm,底网高为60cm左右,栖架室内外可需设置。
成年孔雀饲养设备:保持环境安静,减少各种应激,产蛋期间补充昆虫、鱼粉等动物性饲料、微量元素(特别是钙、磷)、维生素。
饲料管理
饲料种类:包括蛋白质饲料(如豆饼、大豆、花生饼等)、能量饲料(如玉米、小麦、大麦等)、矿物质饲料(如贝壳粉、沸石粉、骨粉和盐等)、青绿饲料(如青菜、野菜、牧草等)及添加剂(如氨基酸、矿物质、多维等)。
饲喂方法:商品孔雀日喂2次精料、2次青绿饲料,8月龄体重可达3~4Kg,即可上市。种孔雀在产蛋期间应补充些昆虫、鱼粉等动物性饲料、微量元素(特别是钙、磷)、维生素。
温度与湿度控制
育雏期温度应稳定在34℃左右,以后每天降低0.3℃,至20~30日龄时,视天气和幼孔雀状态选择具体脱温时机。育雏间保持相对湿度稳定,60%~70%为宜。
成年期及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,保持室温在适宜范围内。
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
定时清理孔雀场卫生,早上8点左右将孔雀从笼中赶到运动场,清理它们的睡觉场所,晚上7点左右将它们赶回。
密切关注每只孔雀的情况,有任何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,确保孔雀健康生长。
繁殖管理
种群的公母比例建议维持在1:3~1:4,产蛋期间为不影响交配和母孔雀产蛋,应保持环境安静,减少各种应激。
秋季换羽期可补充些火麻仁(约占饲粮10%),以利于换羽。为便于产蛋,舍内角落处搭上窝巢,放上软草。注意在17~19点及时捡蛋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水晶孔雀,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