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域滩涂怎么养殖

滩涂养殖是一种在沿海滩涂上进行的海水养殖方式,主要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进行养殖活动。以下是一些滩涂养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:

场地选择与建造

选择内湾或河口附近经常有淡水注入的滩涂,滩涂略有倾斜,涂面平坦,面积广阔,海水涨落迅速,退潮后滩涂不积水,潮流畅通。

蛏埕建造与整理:根据滩质的不同,选择土堤或芒堤方式建造蛏埕,埕地大小通常为350平方米~1300平方米,然后进行筑堤建埕,埕堤建成后,在蛏埕四周挖掘水沟。

播种放养

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至4月中旬,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水播两种。干播是在退潮后滩涂干露时进行,播苗前应平整好滩面;带水播苗播前应先在滩面上插上竹竿为标志,待涨潮后便可将船驶入养蛎区进行播苗。

播种密度应视涂质好坏而定,优质滩涂每亩播苗12万个左右,中等滩涂10万个左右,涂质差的6万个左右。

埕间管理

对于软泥底质,整埕较为粗放,经过锄耙整平便可播种养殖;对于沙泥混合的底质,要求精耕细作,经过翻土、耙土和平埕等步骤。

定期对埕地进行管理,包括排水、施肥、除草等,以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生物的生长。

养殖方式

滩涂养殖的主要对象包括贝类(如贻贝、扇贝、蛤、牡蛎、泥蚶、缢蛏等)、海藻类(如海带、紫菜等)以及鱼类和虾类。

养殖方式从原始的自然生态型(自然混养)逐步趋向单养和多品种混养、轮养和间养。

养殖技术

采用人工控制放养密度、人工施肥、投喂饵料等集约式精养技术,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。

利用生物工程技术,诱导培育出单倍体或多倍体新品种。

收获与销售

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,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。

收获方法包括手工采集、机械采收等,收获后及时进行市场销售。

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,滩涂养殖能够有效地利用沿海滩涂资源,进行多种海洋生物的养殖,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