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兔幼苗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饲料选择与喂养
喂给幼兔的饲料必须容积小、营养价值高、易消化,并且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。纤维含量也要适当,否则可能导致软便和拉稀。
饲料要清洁新鲜,一次喂量不宜过大,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。随着幼兔年龄的增长,逐渐增加饲喂量。
青料每天喂3次,精料每天喂2次。
饲料中应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,并注意多样化搭配,确保营养全面。
饲养管理
幼兔应按体质强弱、日龄大小进行分群,笼养以4-5只为宜,避免拥挤影响发育。群养时,8-10只组成小群较为合适。
断奶时要进行一系列鉴定工作,如打耳号、称重、分群,并登记在幼兔生长发育卡上。
加强运动,笼养的长毛幼兔每天放出运动2-3小时;肉皮用幼兔可集群放养,以增强体质。放养的幼兔体型大小应基本接近,体弱兔可单独饲养。放养时间应选择气温适宜的时段,如春秋季节可早晨放出,傍晚归笼;冬季在中午暖和时放出,夏季则在早、晚凉爽时放出。
养殖环境
兔笼应保证较强的通透性,以利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。夏季温度高时,应降低养殖密度,避免中暑;冬季则应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和兔笼温度,防止感冒。
配种与出栏
公兔的性成熟年龄为3-3.5个月,第一次配种年龄在4-5个月,且体重需达到五斤以上。母兔的性成熟年龄与公兔相同,但第一次配种年龄也应在相应时间进行。
肉兔前期生长速度快,断奶后3个月体重可达3公斤以上。因此,在5月龄以前应尽快出栏,以避免生长速度变慢影响效益。
饮水与蔬菜
幼兔应提供充足的水分,但要注意不要过量饮水,以免造成腹泻死亡。蔬菜可以作为配料,每天喂1-2顿即可。
通过以上几点细致的管理和照顾,可以有效提高小兔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,从而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