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黄皮鹌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饲养环境准备
场地选择与建设:选择通风良好、光照充足、地势干燥、排水方便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。场区布局要合理,划分为生活区、管理区、生产区和隔离区,各区间应有适当的隔离距离。鹌鹑舍的建设要考虑到保温隔热、通风换气和防鼠防鸟的需求,一般采用层叠式或平养式笼养,以提高空间利用率。
设施配备:鹌鹑舍内应配备自动饮水系统、料槽、照明设备、温湿度调控装置以及必要的消毒设施。料槽和饮水器要定期清洗消毒,保持清洁卫生,防止饲料霉变和水源污染。
日常饲养管理
温度与湿度控制:鹌鹑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,特别是雏鹌鹑。育雏期温度应控制在35-37℃,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,直至脱温。湿度保持在60%-70%为宜,过湿或过干都不利于鹌鹑的生长。
光照管理:光照对鹌鹑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有重要影响。育雏期光照时间可适当延长,促进雏鹌鹑采食和活动;产蛋期则需保持稳定的光照时间和强度,一般每天保持16-18小时的光照,以促进产蛋。
密度控制: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鹌鹑健康生长的关键。密度过大易导致鹌鹑间争斗、疾病传播和生长发育不良;密度过小则浪费空间资源。一般每平方米笼养面积可饲养成鹌鹑50-60只,具体根据鹌鹑品种、生长阶段和饲养条件灵活调整。
饲料配制与喂养
饲料配制原则:鹌鹑的饲料应营养全面、均衡,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。饲料原料应新鲜、无霉变、无杂质,并根据鹌鹑的实际需要,合理搭配蛋白质、能量、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。
具体饲料配方:产蛋期饲料配方为玉米50%、豆粕27.5%、麸皮5%、石粉3.5%、骨粉5%、进口鱼粉4%、植物油3%、磷酸氢钙1%、微量元素1%。
繁殖孵化
选蛋:选择外观干净、大小适中的新鲜鹌鹑蛋,排除过大过小、沙皮蛋或蛋壳较薄的蛋。
孵化工具:可选择水床孵化器或家庭版全自动孵化器。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,一般室温20~23℃即可,相对湿度应保持65%左右。在快出雏的前两天,湿度增至80%以上,且常通风换气。
环境:孵化机内温度控制在38~39℃之间,湿度55-60度。种蛋入孵前24小时置于25-30度的环境下预热,上蛋后要进行消毒。
种鸟管理
选种:优良的种鹑应眼大小适中、颈细长、头小圆、羽毛有光泽、肌肉丰满。雌鹑腹部容积大,体重130~150克,年产蛋达250个以上者为好。雄鹑孵出50天即可选种,要求啼声宏亮、声音长而连续,体重120~130克。
配种:种鹑的配种年龄,雌鹑3月龄至1年,雄鹑以4~6月龄最好。交配时间以早晨和傍晚最好,交配后受精率最高。
产蛋: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,夜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25%。产蛋期适宜温度18-25度,相对湿度50%-55%。
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,可以有效提高黄皮鹌鹑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