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水蛭怎么喂食

养殖水蛭的喂食方法如下:

投饵

天然饵料:主要包括淡水螺类、蚯蚓及部分昆虫。规模养殖时,可辅助投喂各种动物血、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,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。

人工饵料:主要是各种动物血液、农作物的秸秆和畜用配合饲料。

投喂方式: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,量一般为0.05-0.1kg/平方米左右,让其自然繁殖,与水蛭共生共长,供其摄食。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,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,天热时更要注意,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,影响水蛭生长。

日常管理

水质管理:水蛭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,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,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。养殖过程中,水温一般保持在10-40℃之间,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,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.7mg/L,出现缺氧,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,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,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。

饲料管理:投喂的饲料要保证新鲜和干净,发霉变质的饲料严禁投喂。每天对水蛭进行投喂的饲料的量要尽可能保持一致,不要差得太多,每天投喂的饲料的量保持在水蛭实际的存栏重量的大约1%就可以,而每亩的养殖池当中水蛭存栏量在20千克~40千克之间。同时投喂的量,还要对天气、水温、水质的情况有关,在正常的投喂量保持的情况下,可以适当的进行增加或者减少,如果有剩余饲料,就要相应地减少饲料的投放,避免在饲料上有多余的养殖损失,增加养殖成本。

观察与调整:投喂时要加强水蛭吸食的变化观察,如果发现有问题要及时解决。例如,投喂后一个半小时内吃完为正常,一个小时不到就吃完,表明投入量不足,还有一部分没有吃饱,就应该适当增加。如果两个小时还没有吃完,大部分水蛭已经离开饲料台,而且的话明显吃饱,那么下次投喂我们就要减少。

其他注意事项

温度控制:水蛭生长适温为10-30℃,在25-30℃时摄食最旺盛,生长速度最快。

环境控制:水蛭喜温暖环境,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5~30℃,平时需把控好周围环境温度。

疾病防治:保持水质清洁,定期换水,做好疾病防治工作。
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有效地养殖水蛭,并确保其健康生长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