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小鱼时,消毒是确保鱼群健康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:
清塘消毒
在鱼、虾养殖池经清淤修整后,使用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。
池内留水6~10厘米深,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5~110克,水深1米时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0~400克。
24小时后池水的pH值在11左右,可迅速清除野杂鱼虾、大型水生生物、寄生虫和细菌等。
鱼种消毒
鱼种放养前可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或药水浸泡鱼体,以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。
具体浸泡时间视水温高低、药物浓度、鱼种体质而定。
高锰酸钾消毒
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药物,可用于鱼缸和鱼体的消毒。
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一般最高浓度不超过万分之二,药浴10-15分钟。
也可以使用浓度为百万分之十五到二十的药物浸泡,时间约两个小时。
食盐水消毒
使用高盐度水(约2%)浸泡鱼体,通过让病菌脱水来杀菌。
这种方法适用于突发情况,通常不建议长期使用。
漂白粉消毒
漂白粉可用于清塘和鱼缸消毒,通过释放次氯酸来杀菌。
全池泼洒的浓度为1ppm,但稳定性差,需定期更换。
二氧化氯消毒
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,投入水中后能沉至鱼塘底部,对细菌、真菌和病毒有强大的灭杀能力。
通常使用量为0.3ppm—0.6ppm,适用于雨后或连续阴雨天后的消毒。
定期泼洒生石灰
生石灰可作为改良水质的辅助手段,具有杀菌、促进胶体悬浮物凝集、减少有机物耗氧等作用。
每隔20天左右泼洒1次,每亩用量20千克~30千克。
建议
选择合适的消毒剂:根据养殖环境和鱼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。
控制浓度和时间: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,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。
定期消毒:在养殖期间定期进行消毒,特别是在天气变化后或鱼群出现异常时。
消毒后的观察:消毒后要观察鱼群的反应,确保没有不良反应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有效杀灭养殖小鱼中的有害微生物,保障鱼群的健康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