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产养殖防寒的主要措施包括:
搭建防寒棚:
对于不耐寒的水产种类,如罗非鱼等,可以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的防寒棚,使用塑料薄膜等材料阻挡冷空气,提高池塘水温。
增加水草覆盖:
在池塘中适当种植或投放水草,如水葫芦、伊乐藻等,水草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,净化水质,并为水产动物提供栖息和隐蔽场所,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。
维护池塘及塘埂:
坚持早晚巡塘,检查池塘、塘埂是否漏水,及时排查和补漏,并及时补充养殖用水。
适当储备应急物资:
储备应对灾害发生的预备物资,如化学增氧剂、消毒剂等,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。
池塘水位管理:
冬季池塘内水位的高度对养殖动物有较大影响,应提前加注新水,将水位提高30-50cm,以减缓水温的下降速度,提高水产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。
溶氧管理:
冬季恶劣天气下持续的阴雨天气易使养殖水体缺氧,应坚持长时间开机增氧,使池水溶氧充足,并备用“粒粒氧”等增氧剂急救。
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:
定期使用沸石粉、生物制剂等水质改良剂,进行沉淀净化池水,降解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,改善池塘的底质、水质环境。
加强疫病防控:
冬春季节鱼体表受伤或冻伤后,容易发生水霉病等病害,寒潮过后天气回暖时,应使用食盐、小苏打、五倍子、水杨酸等环保药物进行水体全面消毒。
减少人为干扰:
越冬期间应尽量避免频繁操作,例如不必要的捕捞和转运,减少鱼体损伤,并在操作后及时消毒处理。
使用保温设施:
在池塘的北边塘基搭建挡风棚,或在距离北边塘基5-10米水面搭建覆盖薄膜棚,阻挡北风直接吹袭池塘表面。
采取人工应急保温:
使用锅炉、空气能机、电热棒等设备直接烧水对池水加温;或抽取深水井水持续灌入池塘,使池水温度提高2-3℃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冬季水产养殖的寒害风险,保障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