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乌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鱼塘条件
面积:一般以1~2亩为宜,最大不超过3亩。
水深:1~1.5米,底质以泥质为佳。
水源:必须充足,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。
设备:需要进水口、排水口等设备,并且池塘中应有1/5左右的水面种植水浮莲,以利于乌鱼避暑和躲藏,同时净化水质。
鱼种放养
放养密度:一般亩放鱼种6000~8000尾,具体数量根据池塘条件、饲料来源等因素确定。
鱼种规格:要求规格整齐一致,体质健壮,鳞片完整,游动活泼正常,无损伤。
混养:可混养少量鲢、鳙、鲤等鱼,以控制水质并增加产量。
饲料和投饲
鲜饵料:主要为小杂鱼,如淡水和海水小杂鱼。养殖初期,大规格野杂鱼需切碎后投喂,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5%左右,料肉比为1∶4。
人工配合饲料:正在研制和试喂,粗蛋白含量应达到40%以上,需经过幼鱼驯养阶段。
投饵方法:定时、定位、定质、定量,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,摄食旺盛时傍晚再投喂一次。投喂时将饵料投放于食台上,让鱼自由采食。
日常管理
巡池: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,观察鱼种摄食和活动情况,注意水质变化,及时处理问题。
换水:经常加注新水,保持水质清新,促进乌鱼生长。
防逃:防止乌鱼逃逸,特别是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。
鱼苗培育
鱼苗池面积:0.2~0.3亩,水深0.5~0.8米。
消毒:使用生石灰消毒,然后投放绿肥培养水蚤。
投饵:鱼苗长到一定规格后,逐步增加动物性饵料,如小杂鱼、小虾、螺蚌肉等。
成鱼养殖
放养规格:成鱼养殖时,乌鱼放养规格为4~4.5厘米,每亩搭配15~20尾。
投喂:每天投喂2次,分别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进行,观察食台附近乌鱼吃食情况,及时调整投喂量。
饲养管理
水质管理:注意水中溶氧的变化,及时开增氧机,防止缺氧。
疾病防治:定期检查水质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,必要时可采用药物泼洒等方法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淡水乌鱼的养殖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,保持水质清洁、投喂合理、管理细致是成功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