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螺的大量养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:
选点养殖
田螺适应能力强,疾病少,适合在农村的河渠、溪滩、坑、稻田、池塘等水体中放养。选择养殖地点时应避开大量农药、化肥毒害的地方。
池塘建设
养殖池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地形而定,一般池宽1.5米,长10-15米,深30-50厘米。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,池中可种植水生植物如茭白、芦笋、水浮莲、浮萍等,提供遮阳、避暑和饵料。
进排水系统要单独设置,防止外来敌害生物进入和鱼逃跑。进水口和出水口应安装防逃网。
种螺搜集与放养
种螺可从水田、茭白地、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市场购买,选择色泽淡褐、壳薄而完整、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。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-500个种螺,具体密度根据养殖环境和条件调整。
种螺放养前10天,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,3-4天后在池里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。
饲养管理
田螺为杂食性动物,以水生植物、土壤腐殖质、蔬菜瓜皮等为主食。在自然水域中,可定期施放厩肥、鸡粪、牛粪、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。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,需投喂人工饵料,如米糠、麦麸、豆粉等。
投喂时间和量应根据田螺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调整。一般每2-3天投喂一次,每次投喂量为体重的2%-3%。水温低于15℃或高于30℃时,应减少或停止投喂。
繁殖管理
田螺的繁殖期为每年4-5月和9-11月,雌螺每只每次可产20-30个小田螺。养殖池中可自然繁殖,也可进行人工孵化。刚产出的小螺重0.5-1.5克,养6个月后可达3-5克以上。
捕捞与收获
捕捞田螺的时间一般在养殖期结束前,使用网具或人工拣拾。捕捞时应避免损伤田螺,确保收获的田螺品质良好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实现田螺的大量养殖,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。建议在有经验的养殖者指导下进行,并注意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和防病措施,以确保养殖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