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里大鱼怎么养殖

稻田养鱼是一种利用稻、水产动物之间互利的生态关系,将稻田改造成既不影响水稻生长,又能满足水产动物栖息、摄食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的技术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:

准备工作

清田消毒:在放养前,排干水沟,清除过多淤泥,加固田埂和田坡,维修排灌设施。使用生石灰对鱼沟和鱼坑进行消毒,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化开后泼洒。

施肥:施肥应遵循“有机肥为主,化肥为辅,基肥重施,追肥轻施”的原则。基肥以动物粪肥、绿肥、塘肥等为主,每亩可施腐熟的畜禽粪肥300~500千克。

养殖对象

主要养殖草食性的草鱼和底栖杂食性的鲤鱼、鲫鱼等,也可少量搭配鲢鱼、鳙鱼、罗非鱼、泥鳅等。

鱼种放养

放养时间:早稻和中稻田应在整田或插秧后放鱼,晚稻田在第一次爬田结束后放鱼。放养规格一般为50~200克/尾的大规格鱼种。

放养密度:稀养每亩300尾左右,中等1000尾,密养1500尾。放养时应将鱼种投放到鱼溜里,使其逐渐游到稻田里觅食。

饲养管理

定期巡查:观察水栅栏和鱼体活动情况,防止漏洞和塌陷,确保鱼不会逃跑。

水质管理:定期检测水质,保持水质良好,水温适宜。使用高效低毒、残留期短的农药,喷洒前要加深田水以稀释农药浓度。

投喂管理:根据鱼的规格和生活习性,掌握合适的投喂量,保证鱼能摄入足够的营养。投饵应定时、定位、定质、定量。

田间基础设施建设

开挖鱼沟和鱼凼:鱼沟深度为50-80厘米,宽50-100厘米,鱼凼深度1-1.5米,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%-8%。

加高加固田埂:田埂加高至50-70厘米,加宽至40-50厘米,确保不渗漏或塌陷。

设置拦鱼设施:进出水口应设立拦鱼栅,防止鱼逃逸。

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,可以实现稻田养鱼的高效生态养殖,提高稻田的总体效益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