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花泥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池塘条件
池塘应靠近水源,便于定期加水,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。
水深在40-50厘米即可,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。
池底要平坦淤泥少,池埂要夯实坚硬,以防泥鳅钻洞外逃。
为方便捕捉,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-8㎡的集鱼坑。
施足基肥,以繁殖饵料生物,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-15公斤。
苗种放养
池塘养殖成鳅,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-50尾,鳅种要求规格整齐,大小差距不能太大。
苗种规格以3-4厘米为宜,放养时用增效水霉净浸洗5分钟,以防水霉病发生。
饲料投喂
泥鳅的食性较杂,水体中的植物、小动物、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。
放苗前2-3天泼洒“酵素乐”和“益菌乐”,培养适口“水蛛”作为第一次开口的饵料。
放苗当天全塘泼洒一次“优而乐”和“益菌乐”。
日后每天投喂“酵素乐”或“优而乐”3-4斤/5亩,持续保持适口水蛛的丰度。
待泥鳅规格到2-3公分时,第二次开口转吃饲料为主,每天适当加料。
如果水蛛多导致水质清瘦能见度高,建议用腐殖酸钠遮光处理。
当PH过高及溶氧过饱和时,请立即使用“腐殖酸钠+益菌优+水立爽120”处理。
水质管理
保持水质清新,透明度20-30厘米,定期换水,每10-15天换1/3-1/4。
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,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,每立方米水体用量15-20克。
每天巡塘,观察泥鳅活动、摄食及水质变化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日常管理
做好防逃工作,检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,防止泥鳅逃逸。
定期检查水质,保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。
饲料的选购应选择高质量的饲料,以保证泥鳅的营养需求。
建立健全的疾病防治体系,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,防止疾病的扩散。
收获
根据市场需求和泥鳅的生长情况,适时进行收获,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花泥鳅,提高成活率和产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