虾圈的养殖方法如下:

选择合适的池塘并清洗

选择面积、水深、淡水源充足、无污染、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池为宜。

池塘底部挖有十字形的收虾沟,便于秋后收虾时在沟内收虾,方便垂钓。

施肥和饵料培育

虾苗放养前,用筛子过滤,每亩施基肥或尿素,培育基础饵料。

在放苗前15天,应加水至80至100厘米左右,首先使用茶粕杀灭塘中的杂鱼,然后用含氯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。两天后,根据池水的水色和浮游生物量进行追肥,以培育丰富的基底饵料生物。

放虾苗

水温稳定在华氏温度时放虾苗。

虾苗应个体肥壮,规格整齐,体表清洁无寄生物,全长在1厘米以上,游动活泼。通常的放养密度为4000至6000尾/亩,但如果水质条件好且设有增氧设施,放养密度可以提高到每亩1万尾以上。

投饵

对虾养成前期,换水次数较少,当池水透明度降到15厘米~20厘米时,要换一次水,换水量占池水量的1/2。养成中期,每隔10~15天换水一次,换水量为池水的1/4。换水的方法是先排掉池中底层水,后添加新水。

每天喂6次,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各投饵喂一次,占日投饵量的40%,晚上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,占日投饵料量的60%。

调节水质

监测并检查池塘中的重要指标,如:透明度、pH值、碱度、溶氧量、氨、亚硝酸盐等,使用增氧设备确保池塘中溶解氧的充足,可利用微生物制品促进池塘中微生物的生长,有助于分解有机物,防止有害细菌的滋生。

合理投饵

每早5时取样50至100尾,认真观测对虾的胃及长势。同时用旋网测定池中对虾生存量,以做到心中有数,合理投饵。

捕捉

虾长到100米就可以捕捉了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虾圈的养殖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,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质饲料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。同时,定期更换水和监测水质指标,以及合理投饵,可以有效促进虾的生长和健康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