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芝大棚怎么养殖

灵芝大棚的养殖方法如下:

建棚地点选择

选择保温保湿,通风良好、光线适量、排水通畅、管理方便的地点。棚内要求地面清洁,墙壁光洁,耐潮湿。大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,一般建在树林、房前屋后林阴处,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。

培养料入棚前菇棚消毒

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。

栽配料的制作

栽配料可用棉籽壳77%,麸皮10%,玉米粉10%,糖、磷肥和石膏各1%;或木屑70%,麸皮25%,黄豆粉2%,磷肥1%,石膏1.5%和糖0.5%配制而成。配制时先将棉籽壳、木屑、麸皮、石膏粉等原料拌匀,含水量60%~65%,以用手抓紧时指缝有水溢出但不滴下为好。栽培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袋,塑料袋选用15厘米×35厘米或17厘米×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,每袋装干料400~450克。聚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10~12小时,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小时,待料冷却到30℃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。

发菌阶段的管理

发菌期间,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~30℃,空气相对湿度保持50%~60%。每天通风半小时,每隔5~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。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,移入培养棚内,松开料袋口,用手轻轻一提,留一点缝隙。棚内以散射光为宜,避免强光直射。经25~32天,菌丝便可长满料袋。

出芝阶段的管理

当菌丝长满料袋后,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,以利出芝。出芝时棚温保持在26~30℃,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%~95%,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,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,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,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。原基膨大3~5天,逐渐形成菌盖时,增加喷水保湿,气温过高时喷水保湿。通风不良易出现畸形灵芝,当出现畸芽时要及时割掉。菌盖逐渐由白色转浅黄色,由黄色转为红褐色,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,边缘变红,菌盖开始革质化,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时,表明灵芝子实体已成熟,应及时采收。从割口到采收需40~45天。

温度调节

要经常观测棚内温度的变化,通过覆盖草帘、调整通风时间等措施提高或降低棚内温度。有阳光时,可将向阳坡的草帘揭去1/3,增加阳光的射入,提高温度,晚上将草帘全部盖上。温度超过32℃会对灵芝生长发育有影响,所以合理喷水和通风可以保持大棚温度不超过32℃。

湿度调节

菌墙出芝以向墙面、空间及道路洒水,将棚内湿度维持在90%左右。覆土出芝主要是维持土层中的水分,取一粒土并用手捏扁,以不粘手为宜,其含水量在23%左右。如偏干时可将水直接喷洒在土层上,每平方米一次洒水不超过0.5升。子实体成熟后开始散发孢子时,应停止直接向菌盖洒水,防止将孢子冲掉。

通风管理

灵芝子实体生长初期,以保温、保湿管理为主,在子实体生长过程要增加通风,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,尤其在菌盖开片时,要早、晚各通风1次,每次1~2小时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灵芝的大棚养殖,获得优质高产的灵芝子实体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