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面养殖是一种利用河流、渠道等水域进行鱼类养殖的方式,具有投资少、不占耕地、生产成本低等优点。以下是一些关于河面养殖发展的建议:
地点选择
选择水质无严重污染、堤坝牢固、不受洪水等灾害影响的河道。
河道中进出水口要少,确保不逃鱼。
水底平坦,便于管理和捕捞,水位落差小,水深不少于0.8米,水流速度每秒不超过0.5米。
河道周围应有丰富的水生生物,便于利用。
拦鱼设备
根据条件进行分段拦养,选择有条件的河段饲养鱼种。
在水面开阔、水质肥沃、环境幽静、管理方便的河段建筑拦鱼设备,进行精养。
围拦清整
清除河道污泥和凶猛鱼类,如翘嘴红鲐、蒙古红鲌、乌鳢等,确保放养鱼种的安全。
底部污染可用挖泥船或小型夹泥船清除,或在干旱、枯水季节人工挖出。
鱼种选择
选择水位稳定、水质肥、通航少的河段,放养鲢鱼、鳙鱼、鲤鱼、鲫鱼、草鱼、武昌鱼等。
主要靠天然饵料使鱼成长。
养殖方式
网箱养鱼:选择口面宽阔、光照条件好、河底淤泥不厚、河水清澈的河道,网箱规格根据水深调节,下端用石笼埋入泥中。网箱养鱼主要利用水体中的天然浮游生物作为饵料,饲养鲢鳙鱼。
网拦养鱼:在河道中用网片拦截一块水体,投入一定数量的鱼种,利用天然饵料生物和商品饲料进行养鱼。网拦水体面积大小不定,小的100多平方米,大的可达3000平方米。
日常管理
注意勤洗网,保持网箱和拦鱼设备的清洁。
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种类。
防止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,确保养殖环境良好。
水域功能规划
明确水面养殖的权属,完善体制,结合河道长经营模式,扩大养殖规模。
合理规划养殖区域,避免影响航运和水资源利用。
增殖放流
加大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力度,提高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推动河面养殖业的发展,提高养殖效益,同时保护水环境和生态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