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粗料混搭配比技术
非泌乳期、干乳期:粗纤维性饲料(如人工牧草、禾本科作物秸秆)应占50%~60%,精料喂量约为50%~60%。
泌乳高峰期:纤维性饲料应占40%~50%,精料喂量约为50%~60%,最大添加量不超过60%。
日粮营养平衡控制
各生长阶段需配制相应饲料,特别是泌乳阶段要满足重点营养需求。
干物质供量要充足,包括能量物质、粗蛋白、粗纤维、矿物质和维生素。
精饲料最大添加量不宜超过60%,以粗纤维性饲料为主,禁止超过60%以免增加肝肾负担。
降低营养负平衡
高产奶牛需降低营养负平衡,保证瘤胃机能正常发挥。
可添加过瘤胃蛋白(如保护性氨基酸、全脂膨化大豆、全棉籽)和过瘤胃脂肪(如植物油、脂肪酸钙、棕榈酸钙),添加量以2%~3%为宜。
分阶段饲养
干乳期:以优质青干草为主,适量青绿、块根饲料和精料,精料不超过2.5公斤。
围产期:产前逐渐增加精料喂量,分娩后补饮热麸皮及盐钙汤,精粗料比为3∶7。
泌乳盛期:产后5~7天开始逐渐增加精料,精粗比为5∶5,直至泌乳量不再上升。
泌乳中期:精粗料比为4∶6,干物质进食量可达体重的3.5%~4.5%。
泌乳后期:精粗比调整为35∶65,干奶前1个月左右精料给量增加1公斤。
犊牛饲养期:出生后1~2小时内吃初乳,每日喂乳量10~15公斤,7天后开始训练采食特制精料和优质青干草。
育成牛饲养期:每日精料喂给量为2.5公斤,粗饲料自由采食,12月龄开始发情,18月龄体重可达300~350公斤。
优化饲料质量
提供优质青贮饲料和干草,定期检测其营养价值。
科学配制精饲料配方,控制粒度,避免过细或过粗。
调整饲喂方式
增加饲喂次数,采用全混合日粮(TMR),确保搅拌均匀。
定期检测TMR的水分含量,控制在45%-55%为宜。
改善饲养环境
保持牛舍清洁,定期消毒,降低疾病发生风险。
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夏季防暑降温,冬季保温。
关注奶牛健康
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,预防疾病。
合理使用瘤胃调控剂,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,提高饲料消化率。
合理分群管理
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、生理状态和生产目标进行分群,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管理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,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饲养效果和生产性能,确保奶牛健康和高效产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