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鲈的淡化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网箱设置
在准备好养殖成鱼的池塘一边搭一条投饵的栈桥,于栈桥两旁设置若干网箱。
网箱材料可用14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,缝成长3-5米、宽2米、深1.5米的规格,用竹竿固定。
淡化养殖的准备工作
不管是人工繁殖的鱼苗或捕捞的天然鱼苗,都生长在较高盐度的海水中,要先检测出养殖池塘的盐度。
要求供苗者进行多次降咸淡化,在不超出养殖池塘盐度5‰时才可放养。
在淡水池塘育苗,还要在网箱周围用塑料膜围成一个小水体,投苗前适当加盐至接近鱼苗放养前的盐度,让鱼苗投放后有一段适应时间,提高成活率。
育苗密度
原塘育苗,有利于减少过塘引起鱼种的损伤。
用来培育的鱼苗体长2-3厘米,每平方米网箱放养500尾左右,每口池塘的鱼苗数量可比计划放养的鱼苗多出20%-30%,以备死亡损耗。
投饵驯食的方法
以优质配合饲料或鲜鱼糜为饵,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半小时,将优质配合饲料或鱼糜均匀地投撒到网箱中,驯化鱼苗抢食,日投喂4-5次,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30%左右。
注意鱼苗抢食程度减弱后则停止投喂,以免暴食而引起肠胃疾病。
及时分级培养
10天后鱼苗大多已长至5厘米,此时应过筛分池培育,减少大鱼吞食小鱼和幼苗抢食不到而出现大小差异的现象。
分池培育10天左右,在网箱周围用网片围出100平方米的小块小水面,放出网箱中的鱼种再喂养15天,此时鱼种已在10厘米以上,然后拆去围网,再进入大塘养殖。
成鱼养殖管理要点
清塘、培水:有条件的池塘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,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。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清塘,每亩施放生石灰50千克或使用20克/米³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。
投苗密度: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放养经中间培育、已达10厘米的鱼种,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,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-1500千克。
投饵:鲈鱼比较暴食,应适当控制投饵量,以利于降低成本、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污染。投饵要做到定时、定点、定量,一般日喂2次,分别在上午7-9时和下午4-6时,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%。
水质管理: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,主要方法有:勤换水、勤增氧、施放微生物制剂。
病害防治技术
氨氮中毒:高温天气,水中的氨氮高,甚至产生亚硝酸盐,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。防治方法:立即注入新水、放出老水,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,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;每亩施放沸石粉3-5千克,中和水中氨氮。
肠炎病:病鱼食欲低,腹部膨胀,肛门红肿,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。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水杂鱼。治疗方法:按每100千克鱼糜拌入500克“克毒丹”和“乳酸菌”连续投喂5-7天。
烂鳃病:此病易暴发流行,死亡率高。主要症状:鱼体色发黑,尤以头部为甚,游动缓慢,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,呼吸困难,食欲减退,鳃部粘液增多,鳃丝肿胀,末端糜烂,体消瘦,离群,最后致死。治疗方法: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-8克、“克毒丹”4-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5-7天。
车轮虫、斜管虫和聚缩虫病:多发生在鱼仔中间培育阶段,虫体附着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