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鸡枞菌的方法如下:
母种分离
母种培养基配方包括马铃薯200克、葡萄糖20克、琼脂20克、白蚁巢20克和清水1000毫升。将菌种从野生鸡枞菌子实体中切取茹盖一小块组织,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,在20—24℃下培养,通过提纯培养成母种,然后再扩繁原种和栽培种。
栽培季节
栽培季节以秋季9月份为界限,倒计时60天左右,即6月开始制袋接种,7—8月养菌,到秋季9—10月出菇。
培养基配制
适用鸡枞菌生长的配方为杂木屑75%、麦麸20%、石膏粉1%、蔗糖1%、白蚁巢土3%。料与水1∶1.1,配料后焖2小时,含水量控制65%。栽培袋选用17×35厘米或15×35厘米,料要装实,无棉体袋盖,按常规灭菌。
接种养菌
待料温降至25℃时,接入鸡枞菌菌种。然后置于20—25℃室内,避光培养,一般40—60天菌丝可长满袋。
覆土出菇
栽培地选南北朝向,土壤肥沃偏酸性的山坡林地或房前屋后,开畦宽80—100厘米,形成凹陷式。将菌袋搬进菇棚内,脱去袋膜,排放畦床上,间距2—3厘米间隙覆土填实。菌筒表面覆土8—10厘米,喷水保持湿润。畦上架起拱棚遮荫,温度控制在25—30℃,空气相对湿度85—95%,菇棚内散射光照,注意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。经过30—40天的培养,原基形成菇蕾破土而出,生长成菇。当菌盖将要伸直,尚未开裂时,即可采收。
管理
接种后,将菌袋放入预先灭菌的培养室中,调节袋温度在20℃和25℃之间,正常40-60天菌丝体的饲料培养。当菌丝满袋的菌袋袋壁呈现米粒大小的钉状或珊瑚状瘤点时,脱去菌袋筒膜,排于畦里,菌棒间距2-3厘米,间隙用土填实,菌棒表覆8-10厘米厚的土,畦上建拱棚遮荫,坚持覆土潮湿。普通经30-40天培育,鸡枞菌子实体可破土而出。出菇普通在夏秋时节6-10月份,其气温控制在24℃-28℃为适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鸡枞菌,并确保其产量和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