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龟养殖场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,包括养殖方式、场地选择、水质和温度控制、饮食和照明等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:
养殖场所的选择
室内或室外:养殖池可以建在室内或室外,室内要求通风、凉爽,室外可设凉棚。
环境条件:选择水质良好、排灌方便、环境安静、冬暖夏凉、不旱不涝的地方。
防逃设施:池子周围应砌高墙,墙基深入地下50厘米左右,防止乌龟逃跑。
养殖池的建造
池型:池子可以建成锅底形或小岛形,锅底形池四周要形成一个向内倾斜的浅滩,便于乌龟上岸和产卵;小岛形池中央建一小岛,岛上种草,供乌龟栖息和产卵。
水深和水位:水深一般保持在0.6米以上,幼龟池水深约40厘米。
设施:池上应设网盖,防止乌龟攀爬潜逃和敌害生物的侵袭。进水管安装在池靠近网盖的下方,排水孔设在最低处。
水质和温度控制
水质: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,使用水泵和过滤器来循环和清洁水。
温度:水温应保持在23-27摄氏度之间,利用加热器和温度计调节水温。
饮食和照明
饮食:乌龟是杂食动物,主要以昆虫、小鱼、水生植物和蔬果为食,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。
照明:提供适当的阳光或人工照明,使用紫外线灯管每天提供12-14小时的光照,以促进乌龟合成维生素D3。
其他设施
休息和避隔:在水池或鱼缸中设置岩石、木材和其他障碍物,供乌龟攀爬和隐藏。
清洁和维护:定期检查水池或鱼缸,清除废弃物和残渣,保持水质干净和健康。
玩具和设施:提供适当的玩具和设施,如浮漂、洞穴和浮木,激发乌龟的好奇心和活动能力。
养殖密度
幼龟:每平方米5-10只。
成龟:每平方米3-5只,最多不超过10只。
繁殖和管理
种龟选择:选择个体较大、身体健壮、发育良好的成龟作为种龟。
繁殖季节:种龟的放养密度为4只/平方米,雌雄比例为3:1。
孵化:在繁殖季节,每天早晨巡池1次,产出的卵应在半天之后收取,并轻轻放在孵化箱中进行卵化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设施的建设,可以为乌龟提供一个舒适、安全、高效的养殖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