鲶鱼浅水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水源和水质
选择有干净水源的地方建设池塘,池塘的保水性要好,不要透水。
池塘的水质要保持清洁,定期更换水,一般10~15天换掉1/3池水,保持水质以黄绿色为宜。
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,可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浮莲,起到遮阴、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。
池塘准备
池塘面积和深度要适中,一般池塘面积15亩,池深2米,水深1.5米,池塘底泥在10厘米左右。
鱼池结构要坚固,最好用砖体结构,池壁、池底用水泥砂浆抹平滑,不漏水,注水深为0.9米左右。
鱼池底部放置一定数量的瓷砖圆柱和祭坛,用作鱼休息的地方。
鱼苗放养
放养前两周放掉池塘里的水,然后用生石灰溶液清洗全池,浸泡一周以后,再洗刷干净池塘。
灌清水浸泡池塘直到放养前2天,放养前鱼苗要在淡盐水或其他消毒溶液里浸泡20分钟进行杀菌。
一般一亩池塘投放20000尾的鱼苗,鱼苗的规格要统一,不要过大过小,避免造成生长不均衡。
投放鱼苗的时间一般在中午温度适宜的时候,这样容易适宜环境。
饲料投喂
投放几个小时后就可以投喂饲料,可以把一些粮食做成粉,掺水捏成团投喂,这样可以避免松散太快,也可以喂食一些贝壳肉,但是需要切碎喂食。
可以在水中施肥,培育天然饵料给鱼吃,平时要注意及时更换水,水源要保持一直流动。
在下雨天的时候要防止鱼逃跑,高温天气的时候要注意增氧,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。
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
定期巡塘,仔细观察鲶鱼摄食、活动等情况,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鲶鱼食性凶猛,同类间彼此残食的情况比较严重,因此需要定期分级饲养,以减少个体间由于规格相差悬殊而出现的残食现象。
在高温季节鲶鱼会出现肠炎病症,用土霉素制成药饵投喂进行治疗,剂连用7天,即可治愈。
保温措施
鲶鱼是淡水鱼,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,当水温7℃以下时容易冻死,因此要注意保温。
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,可以有效地进行鲶鱼浅水养殖,提高养殖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