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羽鸡仔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育雏管理
温度:根据季节的不同,1-7日龄时温度控制在33-35℃,以后每周逐渐降低3℃左右,后期温度不能高于25℃,不能低于10℃。
湿度:控制在60%左右,防止浮尘进入呼吸道。
通风:注意室内取暖的燃料耗氧,保证空气新鲜,避免缺氧导致鸡雏暴饮或窒息死亡。
密度:1-2周龄每平方米40-30只,3-4周每平方米30-20只,5-6周龄每周每平方米20-15只,7-8周龄每平方米15-10只。
饲料管理
开食:不宜过早,最好在24小时以后,以防卵黄吸收不良。
饲料:使用颗粒料,便于鸡只采食和增重,颗粒料比粉料增重快。
饮水:保证充足饮水,特别是在出壳24小时内一定要饮足水,以后水槽中不断水,并保证饮水清洁。
光照管理
育雏期:前7天采用24小时光照,以后逐渐减少为22小时光照,2小时黑暗,最后在出栏前1周逐渐增至24小时光照。
疾病防治
合理用药:在养殖过程中,白羽鸡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,需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防治。
疫苗接种:适时进行疫苗接种,预防常见的疾病。
环境控制
圈舍建设:选择通风良好、采光充足、干燥清洁的地方,圈舍大小要合理规划,确保每只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。
清洁消毒:定期对圈舍进行清洁消毒,预防疾病传播。
分群饲养
公母分群:出壳后进行公母鉴别,分别饲养,以适应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。
密度调整:根据鸡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,适时调整饲养密度,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。
记录管理
记录:记录鸡群的生长情况、饮食量、疫苗接种情况等,有助于掌握鸡群的整体情况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。
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科学管理,可以有效提高白羽鸡仔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