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蛤苗的养殖过程可以分为人工育苗、半人工采苗和养成三个阶段。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:
人工育苗
亲贝选择与诱导产卵:选择健康无病害的亲贝,通过阴干、变温、改变比重或放入0.15‰~0.25‰氨海水中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。也可以采用解剖法获取精卵,但卵子必须经过稀氨水浸泡才能正常受精。
孵化与幼虫培育:在水温28℃左右条件下,受精后19小时发育到D形幼虫,5天发育到壳顶后期,6天开始附苗。常用的饵料包括牟氏角毛硅藻、等鞭金藻、叉鞭金藻和扁藻等。
稚贝附着与变态:变态的稚贝会用足丝附着在砂粒上,因此在附着变态时需投放粒径0.1~0.4毫米左右的砂作为附着基。在育苗池中应加大换水量,并用分样筛将稚贝及砂彻底筛洗,除去粘液,以保证稚贝的正常生活。
半人工采苗
采苗时间:在文蛤自然产卵后5~6天,平整中高潮区滩涂,清除敌害和浮泥,或者撒布细砂,以利于幼虫附着变态,获得养殖用的苗种。
苗种选择与运输:采捕苗种时应避开盛夏,以利于苗种的运输和放养后的潜居。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干运,保证一定湿度和低温,切忌带水运输。
养成管理
场地选择:选择水质优良、底质为泥质或沙质、滩面宽广平坦的场地,并建立防逃设施。
放养密度:放养时选择无损伤、健壮的蛤苗,注意放养密度。一般规格140-200只/kg的苗种,每亩放400kg左右。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、杀菌,采用生石灰和茶子饼进行双重消毒清理。
水质与水温监测:每天测量水温和观察水色,确保水质良好。水温高时,应增加换水频率,防止水质恶化。
饲料投喂:蛤蜊主要通过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获取营养。在家养时,可以投喂鸡蛋皮、鱼肉等。
日常管理:定期检查蛤蜊的生长状况,及时清除池塘中的青苔,保持底质清洁,防止“浮头”现象发生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,可以有效地进行文蛤苗的养殖,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