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鸭子孵化鸭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:
选择种蛋
选择品种好、产蛋率高、健康、抗病力强、年轻生殖能力旺盛的种鸭的鸭蛋。
种蛋要大小均匀,蛋型匀称,蛋壳薄厚适中,新鲜,无粪便和污染。
孵化前种蛋要消毒处理。
孵化室准备
孵化室应严密、保温性良好,并有良好的通风设备。
孵化室温度控制在20~24℃,出雏时升高到30℃;相对湿度为55%~60%,出雏时加大到60%~65%。
孵化器准备
孵化器应检修、消毒、试车后方可入孵。
种蛋入孵前要在孵化室内自然预热,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。
温度控制
孵化期间温度应恒定在37.5~37.8℃,注意孵化机内前后、上下、左右的温差不应过大,应控制在±0.1℃~0.2℃。
湿度控制:第1周相对湿度控制在65-70%,第2-3周60-55%,第4周70%,出雏时75%左右。
翻蛋
入孵后的第1-26天,每隔2-3小时翻蛋一次,每天一共翻蛋8-12次,翻转角度为90°。
如果孵化机内各处的温度差为±0.5℃,则每日要调盘一次,即上下蛋盘对调,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对调。
照蛋
第1次照蛋在孵化后第7天进行,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。
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第26天进行,以删除死胚蛋,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雏盘和出雏器。
落盘与出雏
种蛋孵化至26天,应将活的胚蛋落盘。
落盘后要按种蛋孵化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来控制温度和湿度,即较前一孵化阶段,温度适当降低,而湿度适当增加。
鸭种蛋孵化至第27.5天即开始出雏,满29天出雏完毕。
孵化管理
每日定时观察温度和湿度,并做记录,一般每2小时检查记录一次。
定时往孵化机的水盘内加水,定时翻蛋。
注意通风换气及仪表、指示器的变化,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。
统计与总结
每次孵化结束后应统计孵化成绩(入孵蛋孵化率、受精蛋孵化率),并进行分析,以便总结,积累经验,提高孵化技术水平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鸭子种蛋的孵化,提高孵化率和雏鸭的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