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冬天养殖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增加运动量
冬季母鹅运动量减少,为防止鹅体重过大,要加强运动。选择晴朗天气,把鹅赶到适宜运动的场地,让鹅多晒晒太阳,以增强体质,利于母鹅的生长发育,增加产蛋。
供足营养
鹅在冬季自身消耗增加,养鹅人应因时调整饲料营养、能量标准,平衡鹅体的消耗,增加御寒能力。一般应适当增加稻谷、玉米等能量饲料,补喂优质青粗饲料。每只鹅日喂混合精料150-200克,白天饲喂两次,晚上加喂一次,对提高产蛋率更为有益。
防寒保暖
成年鹅抗寒能力虽然有所提高,但冬季气温过低,对母鹅生产繁育能力有很大影响,必须抓好防寒保暖措施,并加大饲养密度,垫厚草料,使室内温度控制在5℃以上。有条件的可搭盖塑料暖棚,利用太阳能增加室温,可使母鹅产蛋率提高15%以上。
给饮温水
母鹅冬季消耗的热能增多,不宜给饮过冷的冰雪水,无论白天、夜晚都应给饮温水,以减少体能的消耗。
合理放水
冬季应减少母鹅下水次数,缩短放水时间,早上迟放,傍晚早关。放水宜在晴天上午和下午阳光充足时各放一次,一般以在10-14点左右赶鹅下水为好,每次放水10-15分钟为宜。雨雪天切忌不要下水。
控制饲养温度和密度
饲养鹅苗期间,最主要的就是控制温度和密度。在幼鹅刚出生时,要保证其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,最好把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。当幼鹅饲养了两个星期后可以把温度降到25摄氏度左右,15天后,把温度下调到18摄氏度到20摄氏度就可以了。当然,除了温度也要控制鹅苗的密度,如果在养殖场中饲养的鹅苗密度很大,那么对保持温度有一定的作用,但是密度太大,幼鹅会相互争斗,争抢鹅食,不利于它们的健康成长,所以在幼鹅阶段最好保持每平方米饲养10只以内的鹅,不宜一个场地养过多鹅,一般每群养1000只为宜。
全进全出
无论是垫料养还是网上养,应全进全出,以减少疾病交叉传染的风险。
合理消毒
鹅舍要定期消毒,保持环境干净卫生,防止疾病的发生。
补充光照
冬季光照时间短,为促进卵子成熟,增加产蛋量,可采取人工补光的方法,使每天实际光照达到13个小时,以后每隔1周增加30分钟的光照时间,逐步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15~16小时的光照时间。
饲料选择
饲料成本在整个肉鹅成本中占到70%左右,选择何种饲料直接关系到肉鹅饲养的经济效益。在冬季,可以增加油脂和红糖生姜水的添加,以提高饲料的吸收转化率,降低料肉比,减少饲料的浪费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提高鹅在冬季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