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野生驴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场地布局
肉驴场应分为生活区、管理区、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。
生产区包括驴舍、操场、粪池等,应位于场区的低洼位置。
消毒室、兽医室、隔离室、粪池和死驴无害化处理室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,距离驴棚不小于50米。
人、动物和物质应单向运送,以防止交错污染和疫情传扬。
田野、路边、操场周围都要植树。
驴舍建设
驴舍建设应按照当地气温变化、驴场生产用途等状况确定。
通常使用朝南或东南的双坡驴房。
驴房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或通风孔,保证充沛的阳光和空气流通。
驴舍大门入口处应设水泥结构消毒池。
驴舍内的主要设施有驴床、饲喂槽、清粪通道、粪尿沟、饮水槽和通风透气孔。
室内环境
驴舍内的有害气体和温度可利用窗户或通风孔调整。
要准时清除粪便,削减有害气体的排放,保证驴舍环境符合国家标准。
品种选择
选择生长发育迅速、体型大、体格健壮的驴种,如中型驴和大型驴。
以良种驴改良本地驴,用其杂交后代培养肉驴是最佳选择。
育肥
驴舍应选择背风、向阳、干燥、温暖而又凉爽的房屋,根据年龄、体况、公母、强弱进行分槽饲养,不放牧,以减少饲料消耗,利于快速育肥。
育肥进程可分为适应期、增肉期和育肥期。
适应期:购进的驴先驱虫,不去势,按性别、体重分槽饲养。初生驴15日龄训练吃由玉米、小麦、小米各等份混匀熬成的稀粥,加少许糖,精料饲喂从每日10克开始,以后逐步增加。
增肉期:成年驴所喂饲料同上,幼驴日补精料量从100~200克开始,2月龄后补喂1~2斤,以后逐月递增,到9月龄时日喂精料可达2.5~3斤。全期育肥共耗精料700斤。
饲料
驴的草料以干硬脆的农作物秸秆为主,如玉米、谷子、豆藤等,用秸秆切割器切成3~4cm长的小段。
禁止饲喂半干、不湿、不断折叠的饲草,以免引起驴的“结”病。
辅以豌豆、玉米、炒棉籽等精料。
饮水管理:驴采食30分钟后应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或不间断饮水,冬春季节有条件者应给驴饮温水。
疾病防治
定期进行驱虫、健胃和防疫,确保驴的健康。
注意观察驴的采食和粪便情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。
养殖技术
采用种草养驴或青贮技术,确保饲草成本降低。
使用化学处理方法如微贮、氨化、碱化等,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。
长草短喂法、剩草加工法等,有效节省草料,降低养殖成本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养殖野生驴肉,提高养殖效益和肉驴的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