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母鸡宝宝(即雏鸡)需要关注多个方面,包括满足生活条件、合理喂养、疾病防治和饲养密度控制。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建议:

满足鸡的生活条件

温度:雏鸡在10日龄之前体温较成年鸡低3℃左右,10日龄以后逐渐接近成年鸡体温。育雏的适宜温度为第一周32-35℃,以后每周下降1-3℃,4周以后保持在25℃左右。

湿度:雏鸡出壳时孵化器内的湿度为70%,育雏室内的湿度也应接近此湿度。10日龄前60-70%,四周龄后55-60%。

通风:通风的目的是减少舍内的有害气体及尘埃密度,补充新鲜空气,保持舍内气流速度,并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。

合理喂养

开食: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开食,使用小米或碾碎的大米、玉米,米粒规格与小米相似。开食时最好把鸡妈妈放在一起,鸡妈妈会教导小鸡学习啄食。若鸡妈妈不在,可以用手指握成鸡喙状,轻啄地上的食物。

喂食:刚抱出来的小鸡应该用开水泡过15分钟的小米,过滤后与青菜剁成细末拌在一起喂食,一日三餐,每餐一罐头瓶盖那么多。等小鸡长大点可以喂食面包虫。

饮水:小鸡的饮水必须是凉开水,育雏室内的水要提前放到育雏室内,使水温和空气温度差不多。

疾病防治

防疫:定期检查鸡群健康情况,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。保持鸡舍卫生整洁,定期进行消毒和驱虫。

环境:保持鸡舍干燥、清洁,避免有害气体和尘埃密度过高。

饲养密度

饲养密度应根据鸡的品种、日龄、生长速度等因素确定,确保每只鸡都能获得足够的食水和活动空间。密度过大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,容易引发疾病;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。

其他注意事项

光照:前4天给鸡喂水、喂料,一定要少量多餐,保证水和饲料新鲜。48小时后调暗灯光,防止啄羽、打架等现象。

转群:转群时控制光线,预防啄肛。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断喙,或在土鸡2-3斤开始佩戴鸡眼镜。后期公母分群,毛色好,产蛋好。

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,可以有效地养殖母鸡宝宝,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并提高养殖效益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