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喇姑的方法如下:

建池

规模化饲养先建砖灰结构的饲养池,长3~4米,宽2米,深2米。

下部填1米厚的壤土,稍加压实,再填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含腐殖质的土。

表面撒一层发酵的牛粪或马粪、碎麦秆、谷糠作为蝼蛄活动和保护层,再松散地放一层长麦秸、玉米芯、稻草等。

池口用铁纱笼罩盖,以保持湿润和防止蝼蛄逃逸。

投种

在每年的4~5月及9~10月,用电灯、黑光灯、马幻‘在天黑后,于村舍附近的野外诱捕成虫。

诱捕到的成虫剔除肢体残缺、瘦小、有病、严重磨损的个体加工成商品,选留优质个体留种。

将两种蝼蛄分于不同池内饲养,每池投放虫量每平方米10对。

喂养管理

青饲料有麦苗、谷苗、玉米、高梁、嫩叶、瓜果皮或其它菜叶等,精饲料有煮熟晒干的谷粒、炒香的豆饼、花生饼渣、麦麸等。

在傍晚投喂,以投的料能吃完为好。青饲料每天投喂,精饲料2~3天投一次,勤投、少投,防上霉烂。

精料加工成块状可避免和减少霉烂,制作方法为:禾本科青苗干粉5000克、麦麸(炒香)500克、干酵母50克、豆饼粉(炒香)1000克、清水1500毫升,搅拌成稠糊状,压成薄饼切成小块,晒干保存。喂时压碎成米粒大小,投入池中,同时配喂青饲料。

水质管理

池中如气温太高可遮荫或在池周围泼水降温,过于干旱则可在池中泼一些水,增加湿度。

冬季可在池边搭风障,池内放秸秆保温。

采收加工

人工饲养的蝼蛄,东方蝼蛄每年采收一次,华北蝼蛄隔年采收,一次成虫。

每年春季将池内20厘米深腐殖土内用大孔筛拣出成虫并除去杂物,留一部分优质虫作种虫。

将收到的成虫去头、翅及足,清除内脏,洗净,在烧开的水中烫死,晒干或烘干。

食用的可直接用鲜虫炸、煎、煮、蒸,加工成风味食品。

以上是喇姑养殖的基本方法,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