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田鱼苗的养殖方法如下:
田块选择
选择水源充足、水质良好、进排水方便、土质保水力强、不受洪水危险的稻田。
田埂高度30-40厘米,顶宽30厘米,底宽50厘米以上,确保坚固整实,防止漏水、坍塌和逃鱼。
设施建设
开挖鱼沟:鱼沟一般宽0.6-1.0米,深0.2-0.4米,形状可以是“十”字形、“田”字形等,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%。
设置鱼坑:鱼坑深0.6-1.0米,面积10平方米左右,与鱼沟相连,便于集中管理和投喂。
加高加宽加固田埂:一般要求加高至0.4-0.5米,加宽至0.3-0.4米,土要夯实,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、砖、石等砌成永久性田埂。
安装拦鱼栅:安装在进出水口处,防止鱼逃跑,材料可用聚乙烯网布、铁丝网等,网眼大小根据鱼苗规格确定。
清田消毒
在投放鱼苗种之前,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,清除野杂鱼及敌害生物,消灭病菌。消毒药物可选用茶粕、生石灰、漂白粉或专用消毒药物。
鱼苗种放养
放养时间:一般在插秧后5-7天,水稻秧苗开始返青时放鱼。
放养品种:主要有鲤鱼、草鱼,有条件的地方可试养鲫鱼等新品种。放养比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,草荒不严重时以养鲤鱼为主,搭配10%-20%的草鱼。
放养数量:一般每亩放养量不超过40公斤,放养规格为400克至500克体重的鱼苗。放鱼前,鱼体要用5-8%的食盐水进行集中药浴10分钟左右。
饲料选择和投喂
天然饵料:通过施基肥、追肥培育,利用水稻的害虫作为饵料来源之一。
人工饵料:以米糠、麸皮、小麦等杂粮为主,可增投食酒糟。日投放量约为鱼重量的5-6%,下雨天投3%,天晴投6%。投喂地点主要在鱼坑、鱼沟等处,每天投喂两次,具体投喂时间根据季节和天气调整。
日常管理
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,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,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,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。
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位的要求控制好稻田水位,前期浅水,后期深水,水稻收割后水位再加深。
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,速度要慢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实现稻田鱼苗的科学养殖,提高鱼的存活率和产量,同时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