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姜草的养殖方法如下:

选地

选择坡地和稍阴的地块栽培,土质以肥沃、土层深厚、透气性好、有机质丰富、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、壤土、粘壤土为宜。要求田块地势稍高,排灌方便,不易积水。

选种

选择姜块肥大丰满、皮色光亮、肉质新鲜、质地硬、具有1—2个壮芽、重50—75克、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。

播种

播种方式一般采用穴栽,株行距30 cm×40 cm,穴深15 cm左右,每穴放种姜一块,覆土。根据灌溉条件及气温高低,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。灌溉条件好且气温高时,在惊蛰节令播种;无灌溉条件且气温低时,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。

田间管理

出苗检查:播种后60天左右大部分出苗,需及时检查出苗情况,发现缺穴及时补种。

除草:栽种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。栽培初期为西双版纳旱季,杂草少,1-2个月除草一次;进入雨季后,紫色姜的萌蘖少,未封行,杂草生长快,需15天左右除草一次;随着紫色姜营养生长,萌蘖数增加,出现封行现象,地块内杂草由于没有生长空间减少,清除周围杂草即可。栽培第2年开始,每年中耕除草2-3次。

施肥:施足基肥,科学追肥。整地时,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、钾肥25公斤作基肥。生姜生长期长,应采取施足基肥、多次追肥的原则。

遮阴降温:生姜是喜阴植物,不耐高温和强光,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,以促进生长。遮阴方法可以搭棚遮阴,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。

防旱防涝:生姜不耐干旱,也不耐涝,对水分要求严格,应及时培土,保持土壤湿润。

大棚种植

栽培设施建设:选择水质、大气、土壤无污染的环境,地势稍高、背风向阳、水源近、排水好、无地下害虫、土层深厚、保水力强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的地块。建镀锌管钢架大棚,根据地块大小进行修建,一般宽8m,长40m,但面积不宜过小,以利于管道铺设。深翻土壤,每667m²施石灰50kg、腐熟有机肥3000kg、过磷酸钙30kg、草木灰100kg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紫姜草,获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