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井水养殖时,肥水的方法如下:
施肥量大:
由于井水经过土壤过滤,营养物质较少,因此需要比河水更多的肥料来肥水。
施肥次数频繁:
井水中的钙镁钾等金属离子和泥沙会与肥料中的阴离子结合,导致肥效无法完全释放,因此需要多次施肥。
选择易释放的肥料:
可以使用市面上的肥水膏、肥水王等产品,或者将鸡粪长时间发酵后使用,并结合复合肥肥水膏等,以实现营养元素的互补和肥效的长时间持续。
长期使用生物制剂:
井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,特别是铁锈色水体的处理,需要使用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,保持生态平衡。
饲料投喂:
可以投喂麸皮、菜饼、豆饼、棉饼、米糠等饲料,根据天气、水温、水质、饲料种类、养殖鱼的种类品种和规格及吃食鱼数量灵活掌握。
补充井水:
在进入池塘前应将井水充分充气,避免直接注入鱼塘,以免井水中的有毒气体毒害鱼类。
调节水质:
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鱼类的生长,鱼池中的水生环境会发生变化,需要定期调节水质,保持水质的稳定。
保留原塘肥水:
在捕捞时保留70-80厘米的原塘肥水,第二年春放前带水清塘,这样可以节省底肥,保持一定的水量,提前放鱼,同时减少机械抽井水的费用。
暴晒井水:
在冬季或夏天使用井水前,最好让水静置并暴晒半天以上,以降低水中的含氧量,提高水质。
合理施肥:
控制施肥量,均匀撒施,选择合适的时间施肥,适当搭配有机肥和化肥,增加肥效和降低污染。
加强水质监测:
在施肥过程中,应加强水质监测,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,以及水生生物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,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调整。
保持水体生态平衡:
施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体的生态平衡,保护好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,避免破坏底质和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有效利用井水进行肥水,为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