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苏地区养殖泥鳅,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:
庭院养殖泥鳅
鳅池建设
选择地势平坦、通风向阳、进水和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,形状以长方形、东西走向为好。
池面积50平方米~80平方米,池深1m~1.5m。
鳅池可用砖、石等材料砌成,壁顶设压口,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cm~6cm。
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,水管直径1.5cm左右,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,以便控制水位。
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,如水花生、水葫芦等,以改善水环境,降低水温。
苗种放养
鳅种放养前7天~10天,用生石灰0.2kg/平方米彻底清塘。
5天~7天后,蓄水10cm~20cm,施用10kg/亩~15kg/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。
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、体质健壮、肌肉丰富、无病无伤、体色鲜亮。
放养密度一般为体长5cm~7cm的鳅种80尾/平方米~100尾/平方米,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尾/平方米~8尾/平方米的鲫鱼。
饲料投喂
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,饲料来源广,包括水蚤、蚯蚓、蝇蛆等天然饵料生物,以及米糠、豆饼、豆渣、血粉、麦麸等人工饲料。
投喂量与水温密切相关,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%,4月~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%,7月~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%,9月~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%。
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,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,饲料要求新鲜、无污染、无腐烂、无变质,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,投喂量以泥鳅在3小时~4小时内吃完为准。
水质调控
鳅种刚入池时,池水水深保持在10cm~20cm;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,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。
经常注入新水,保持良好的水环境。天气闷热时,池水易缺氧,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。
日常管理
做到“二防、二勤、三早、四看”,即防逃、防病;勤巡塘、勤作日记;早清塘、早开食、早放养;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、看天气变化情况、看水质变化情况、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。
病害防治
定期用生石灰、漂白粉全池泼洒,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。
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、水老鼠等敌害生物。
捕捞
秋末冬初,水温降至10℃~15℃,泥鳅摄食量降低,即可进行捕捞。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。
其他养殖方法
稻田养殖
在南方水田面积较大的地区,可以选择稻田养殖,分为田塘式和沟溜式两种方式。
田塘式是在稻田内挖相应的鱼溜或鱼沟,沟宽35厘米,深20~30厘米。
沟溜式是在稻田内挖“十”或“井”字型鱼沟,宽度35厘米,深度20~30厘米。
水缸养殖
在水资源不便利的北方地区,可以选择水缸养殖。
水缸底部放置黄色淤泥和粪肥、麦秸混合的底质,水深30~50厘米,缸底设有排水口。
网箱养殖
网箱养殖适用于小河边或湖边,面积40~50平方米,四个角用竹杆稳固插入底泥,并紧贴泥面。
网箱内可放置秸秆作为人工鱼礁。
总结
江苏泥鳅的养殖方法多样,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。庭院养殖泥鳅具有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