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鲟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池塘准备
清塘消毒:放苗前半个月,池塘进水15-20厘米,用100-150公斤/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,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。池塘浸泡3-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,再进水浸泡池底,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。用15-20公斤/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,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,全池泼洒,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、虾和鱼虾卵,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。
建设养殖池:养殖鲟鱼最好有池塘,如果没有池塘要修建水泥池。池子的大小和深度应根据养殖规模和鲟鱼大小来决定。池壁应光滑平整,以便于清洁和消毒。进、排水系统应独立设计,以便于调节水质和水量。
鱼种放养
选择鱼种: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,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好。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水体溶氧量、交换量的变化而改变,一般不宜超过16 kg/m³,最适密度为10~14 kg/m³。
消毒:放养前用食盐水浸泡10~15分钟,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。放养健康鱼苗,放养鱼苗水深在30厘米左右,注意要温水养殖。浸洗盐水的鱼容易适应池水温度。放养的鱼苗要大小一致,生长均衡。下池前先放几条,看水温适不适合,适合再全放。
饲料投喂
活饵:始喂饲料为市售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等活饵,喂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消毒,每天投喂3次。
配合饲料:在体长达4~9cm,体重达1~4g时,要完成从活饵到配合饲料的食性驯化。配合饲料前期用软颗粒,后期用硬颗粒。饲料应具颗粒大小适宜、水中定形时间可达1~2小时、营养成分合理等特点,粗蛋白含量在38%~45%、粗脂肪6%、灰分10%、粗纤维1%,微量元素适中。
水质管理
水质要求:水源需选择水质较好、水量充足的水体,如泉水、水库水或河水等。水温范围为8~26℃,pH值6.5~8.0,溶氧>6mg/L。定期检测水质,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,如使用过滤器、增氧机等设备。
增氧:养殖过程中要保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稳定,水深应保持在1.0米至1.8米之间,并配备供氧设施,如增氧机,以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稳定。
病害防治
观察鱼的行为:如果发现鱼行动迟缓、消瘦、不进食,基本上就可以判断鱼得病了,患病鱼要放到隔离的池子中。
消毒处理:用克霉唑和1%食盐、小苏打水混合溶液对生病的鲟鱼进行浸泡消毒。
日常管理
定时喂食:每天定时喂食,投喂的食物要干净、消毒。
打捞食物残渣:每天定时打捞食物残渣,保持水质清洁。
换水:水质不干净时要赶紧换水,定时消毒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贵州鲟鱼的养殖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,保持水质清洁、控制适宜的水温和氧气供应、定期消毒和合理投喂是至关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