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公鸡宝宝(即雏鸡)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公母分饲
从育雏开始,就应当将公雏和母雏分开饲养,这样不仅有利于种公鸡的细致管理,还能更有效地控制公鸡的体重。
科学管理
日喂饲料量要根据饲养标准灵活计算。1~7日龄时,通过料盘喂给;1周龄后使用料桶,并随时调整料桶高度以适应公鸡背的高度。
断喙
断喙一般在鸡6~8日龄时进行,需要技术熟练的饲养技术人员操作。断喙标准是从鼻孔边缘到断处应为2毫米,断喙前后应添加多维素以减少应激。
提早限饲
从4周龄开始实施限饲方案,以减轻应激并控制公鸡体重在混群前达到母鸡体重的130%~140%。
选择健康公鸡
在育雏期末,选择健康、无病、活泼、腿脚脚趾挺直、背宽胸阔的公鸡留作种用。
防寒保暖
冬季应适当增加饲养密度,闭门窗,加挂草帘、饮用温水和火炉取暖,使鸡舍温度最低维持在3到5摄氏度之间。
适度通风
在中午天气较好时开窗通风,保持舍内空气清新,氧气充足。注意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关系,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。
减少潮湿
保持鸡舍内清洁和干燥,及时维修损坏的水槽,加水时切忌过多过满,严禁向舍内地面泼水。
定期消毒
消毒工作应贯穿养鸡的全过程,尤其在冬季更要注意消毒,防止疾病暴发流行。
补充光照
冬季夜长昼短,每天光照总时间不应低于14个小时,可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式进行弥补。
增加能量
小鸡在育雏期需要高能量饲料,如小米用开水泡半小时后喂之,以促进其生长。
饲养密度
公鸡的饲养密度应根据鸡群的发育情况及时调整,特别是在4-9周龄时,控制在3-5只/㎡。
料位调整
料位应每周进行调整,观察鸡群采食情况,避免料位过多或过少,确保每只鸡都能均匀采食。
适时分群
在4周龄时进行称重分群,根据体重将公鸡分为大中小三类,分别饲养,尽早把体重赶上来,提高均匀度。
选择种公鸡
在6-8周龄时选择体重较大、腿长、脚趾正常、体态良好、雄性特征明显的公鸡留作种用。
通过以上这些方法,可以有效地养殖公鸡宝宝,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并为后续的种用和产蛋打下良好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