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鱼的养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池塘条件
池塘面积以4亩为宜,底质为泥沙质,南北向,长宽比例4:1。
池塘深度2米,最高水位1.8米。
水质要清新、无污染,海水盐度2%以上。
池塘要配备机械提水设备。
前期管理
2月份,对池塘清淤10厘米,每1亩用生石灰100千克,对池底消毒。
3月上旬开始进水,1星期后池水深度达1.2米以上。
进水40厘米左右时,每1亩水面施尿素1千克左右,以后根据水色及池水的透明度,适当增施化肥,使池水保持黄绿色,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。
苗种暂养
将规格为1.5-3厘米长的鱼种连同种袋一起放入池水中约30分钟,待袋中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不大时(温差小于3℃),敞开袋口将鱼种放入网箱,每1亩放养500尾。
在网箱暂养阶段,主要投喂鱼糜及剁碎的杂虾,日投饵率8%-10%,每天投喂2次。
池塘养殖
暂养至8月上旬,鱼种规格达5厘米左右时移入池塘中养殖。
在池塘养殖阶段,主要投喂剁成块的新鲜杂鱼或小虾,日投饵率5%-8%,每天投喂4次。
水质管理:水温、盐度基本上随海水的自然变化而变化。养殖期间水温的变化范围为15-30℃,盐度变化范围2%-3%。在网箱培育阶段,日换水率20%左右。要经常刷洗网衣,避免网目堵塞。
疾病防治
在养殖过程中,当水温达到25-27℃时,鱼体极有可能爆发病害。因此应根据鱼体的应激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,减少投喂量等,并观察病鱼鳃丝中的病虫情况。
如果发现的及时,在早期可以利用1克/平方米浓度的硫酸铜,配合硫酸亚铁对小黄鱼进行浸泡后,持续三天便能够控制病情,确保小黄鱼能够健康成长。
养殖环境
小黄鱼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,一定要保持安静,在进行日常投料、吸底等过程中,应减少对小黄鱼的刺激。
如果忽略该问题,在养殖过程中,对小黄鱼产生了强烈的刺激,小黄鱼会出现鱼鳔胀气等现象。基于此,可以采用针刺法,将多余的气体排掉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黄鱼,并确保其健康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