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蚯蚓怎么换料

养殖蚯蚓换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
田间养殖

在植物行间开沟,将发酵的有机肥料集中施在沟中,上面用土覆盖,保持含水量30%左右。

利用植物残落物自然补充饲料,或每隔30-40天再添加适量的饲料。

坑养和温床池养殖

在土坑或温床池中分层加入饲料和土壤,肥土相间,一般2-4层。

工厂规模化养殖

主要采用发酵的有机饲料,饲料含水量保持在65%-70%。

投料方法包括轮换堆积法、表面添加法和侧面添加法。

轮换堆积法:在养殖床前端留2米空位,堆上高40厘米、宽1.5米的发酵饲料。当饲料消耗完后,在前端空床铺人新饲料,料堆上面覆一4平方米的铁丝网,网眼1.0厘米。然后把附近边上的旧饲料堆连蚯蚓一起移在新料堆的铁丝网上,再在空出的床位铺上新饲料。如此轮换堆积,依次采取一倒一的流水作业法,把全部养殖床的旧料更新完毕。

表面添加法:当养殖床饲料已消耗、粪化后,在旧料表面添加10-15厘米厚的新饲料。所添饲料消耗后,可再添加5-10厘米新料。一般添加2次为宜。该方法便于观察饲料消耗情况,投料也较方便。添加次数太多、太厚,不利于通气,影响蚯蚓生长和卵茧孵化,甚至因湿度大而造成卵茧沤坏变质。

侧面添加法:适用于将蚯蚓种引诱出,使成蚓、茧和幼体分开,养成与孵化分开进行。当原饵料床内已存在大量蚓茧和幼小蚯蚓时,或原饵料床已堆积成一定高度且大部分已经粪化时,可作侧投法将蚯蚓诱出。

其他方法

上投法:将新饵料撒在原饵料上面,约5-10厘米厚,新饵料层活动并采食,经数次补料后即形成饵料床。此法便于观察饵料粪化情况,投饵方便,清除粪便方便。坏处是新料中的水分渗人原料层内,造成底部水分过多,湿度也较大,而且数次投料后会导致蚯蚓埋于深处,不利于蚯蚓的及时增殖。改进的方法是:定期翻动饵料床并清除出蚯蚓粪便。

下投法:将新料铺入养殖床内部,用此法补料,将原饵料从饵料床移开,将新饵料铺设在原来的床位内,再将原饵料(连同蚯蚓、蚓茧)一起铺设在新料上,保留一个新床位。在补料时,采用一翻一补的作业方法逐个翻床投喂。此法好处是原饵料在上部,有利于蚓茧及时孵化,促进蚯蚓增殖;坏处是新饵料在下部,导致采食不均匀,造成饵料浪费。

建议

轮换堆积法侧面添加法适用于规模化养殖,可以有效地管理饲料的消耗和蚯蚓的生长环境。

表面添加法适用于需要频繁观察饲料消耗情况的情况,操作简便。

上投法下投法可以根据具体养殖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,但需注意避免水分过多和蚯蚓埋于深处的问题。

根据具体的养殖规模和需求,可以选择适合的换料方法,以保证蚯蚓的健康生长和高产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