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子菌的养殖方法如下:
栽培季节
在露天条件下,北京地区要求地表5厘米土温稳定通过10℃时才能栽培。提前1-3个月制作生产菌袋。
栽培料配方
配方一:木屑33%、棉籽壳30%、麦麸20%、玉米粉5%、果园表土10%、石膏1%、白糖1%,含水量60%。
配方二:木屑50%、玉米芯30%、麦麸10%、玉米粉8%、石膏1%、白糖1%,含水量60%。
配方三:木屑45%、棉籽壳30%、麦麸8%、玉米粉15%、石膏1%、白糖1%,含水量60%。
栽培方法
选林地下面栽培,阴度80%左右,或搭盖阴棚或小拱棚。
挖东西走向的畦,长5米,宽0.8-1米,深0.3米,畦间距1米,作走道用。
在畦四周筑成宽0.2米、高0.15米的土埂,以挡水。
挖出的深层土放一边做覆土用。
栽培前畦内灌一次大水,以防止畦内干旱。
在菌床内摆放事先培养好的菌袋,菌袋需经过装袋—灭菌—接种—培养。
先用剪刀纵向划开菌袋,然后用手撕开袋,脱过袋的生产袋应直立排放于畦内,菌袋之间要挨紧。
排完菌袋后及时覆土,并尽量将菌袋间隙填满土,厚度约1-2厘米,然后向畦内浇水,使土湿透。
等水渗透后,菌袋缝隙出现,再覆第二层土,把缝隙填满后,菌袋上覆土约2-3厘米,然后搭盖小拱棚,罩膜,覆草帘,压牢。
出菇管理
下地初期调节畦内温度18-25℃,湿度80%以上,定期通风,造成干湿交替刺激,促原基形成。
原基形成前5-7天可往畦床上喷一次水,以土壤湿润为度,切忌不能灌大水。
栽培20-30天,地表面出现晶莹的水液珠时,应严格控制向畦面喷水,保证畦内湿度20℃左右,湿度85%以上,保持空气清新,散射光照,促使原基正常分化,逐渐形成菇蕾,消失叶片长大,形成完整的栗蘑子实体。
其他管理
湿度:适宜湿度80-95%,生长过程中保持空气新鲜,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换气。
光照:栗蘑生长过程中需较强的散射光,避免阳光直射,光强度200-1000勒克斯。
生产场地不得雨涝积水,要求土壤PH值5-6.5,生长过程中所需养分在菌袋生产过程中已配齐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栗子菌,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获得丰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