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田里养殖黑鱼,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:
稻田工程建设
选择宽沟式、回形沟式和田凼式稻田进行养殖,因为这些工程设施适合黑鱼的养殖。
由于黑鱼善于跳跃,需要加强防逃设施,如池壁上部设置1.5米高的竹栏或尼龙网围栏。
水面可以引种部分水草,给鱼提供遮荫,增加安全感。
人工繁育
每年冬季,收集野生或人工养殖的黑鱼,选择体重500克以上、体格健壮的个体作为亲鱼。
将亲鱼放入水草丰富的池塘或田凼中培育,面积通常在50—300平方米,水深0.6—1米。
体重0.5—0.75千克的亲鱼,每30平方米水面可放一对,经常投喂小杂鱼、小虾作为饵料,也可以与家鱼混养,每亩放养10—20尾。
到翌年4—5月,亲鱼可发育成熟,水温合适时进行人工催产。
池塘建造
选择东西方向的长方形池塘,底部为泥土,池深2~2.5米,水深1.5~2米。
进排水需要设置防逃设施,养殖前15天施用生石灰100~150千克/亩彻底消毒。
鱼种放养
鱼种下池前,用3%~5%的盐水浸泡10~15分钟,放入池中。
体长10~14厘米的鱼种,放养密度为9000~10000尾/亩,16~20厘米的鱼种,放养密度为8000尾/亩。
日常管理
观察黑鱼的摄食、活动、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,春季每周更换池水4/5,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,7天一大换。
对排出的污水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。
饲料喂养
喂养黑鱼的饲料包括人工配合饲料、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、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等。
饲料投喂前需要进行分拣,剔除带硬棘的鱼类,如黄颡鱼等。
投喂应做到“四定”原则,即定时、定量、定质、定位。
水质管理
保持水质清新,溶氧充足,使鱼苗能均匀摄食,加速鱼苗整齐生长,提高鱼苗的成活率。
定期更换池水,保持水质稳定,防止疾病的发生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在田里成功养殖黑鱼。需要注意的是,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黑鱼的健康状况,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,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和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