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黄色蜈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繁殖特点
蜈蚣寿命一般为6年,性成熟后一般在3-5月份和7-8月份的雨后初晴清晨进行交配,40天开始产卵。
雌蜈蚣将受精卵产在自己的背上,以便及时孵化。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-3小时,每次产卵30-60粒。卵表面富有粘液,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。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,直到孵化出幼蜈蚣。
饲料
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,食性广杂,特别喜食各种昆虫,如黄粉虫、蟋蟀、金龟子、白蚁、蝉、蜻蜓、蜘蛛、蝇、蜂以及它们的卵、蛹、幼体等。
它们还吃里虫、蚯蚓、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、内脏、血、软骨等,也吃水果皮、土豆、胡萝卜、嫩菜等,牛奶、面包等也可以作为食物。
养殖池建造
人工养殖蜈蚣可以采用缸养或池养的方式。
缸养: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,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,将外边的土拍实。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,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,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。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。
池养: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、排水方便、阴湿、僻静的地方。可以建在室内,也可建在室外。池的深度一般为80厘米,池底和池壁最好用砖铺砌,水泥抹面。池内靠墙壁四周挖一条宽10厘米、深4厘米的水沟,在水沟内侧再挖一条宽30厘米、深3厘米的料槽供投放饲料用。池内可栽上杂草和树木,并堆放一些石块、瓦片等供蜈蚣栖息。放种苗后池上要盖一层草帘遮光。
饲养环境
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,因此在养殖箱中要铺设一层湿润的泥土,以保持适宜的湿度。
温度控制方面,蜈蚣是冷血动物,对温度较为敏感,因此需要选择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放置养殖箱,或者使用遮阳网等工具进行遮挡。冬季温度较低时,可以使用加热器等设备提供适宜的温度。
喂食
蜈蚣一般夜间捕食,食物方面可以用面包虫、蟋蟀、蚱蜢、小鱼、蟑螂、碎肉等,食物一定要比蜈蚣本身体形小。
幼体两到三天喂一次,成体一周一次即可。喂食的时间是每天的16:30~18:00之间,喂食后的次日早晨须将残余食物拣掉。
健康管理
定期清理养殖箱,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,观察蜈蚣的健康状况,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治疗。
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,给蜈蚣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黄色蜈蚣。需要注意的是,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蜈蚣逃逸,并确保养殖环境干净卫生,以减少疾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