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色蛤怎么养殖

杂色蛤的养殖方法如下:

池塘选择与清整

池塘条件:选择新开池塘,位于沿海堤外高峰区滩涂,底质为泥沙质,面积2-5亩,海水水质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,盐度16‰-25‰,pH值7.0-8.5,最大蓄水深度1.2-1.5米。

清整:放苗前清除塘内敌害生物及其他杂物,翻耕池底10-15cm,曝晒5-7天,进水20-30cm,用泥浆船将底泥打成糊状,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。

苗种放养

播苗时间和密度:2022年9月6日,将0.2-0.3mm的杂色蛤苗投放到整理好的池塘中,数量为10亿粒,播苗密度5万粒/m²,播苗时水温18℃,盐度22‰,pH7.9。

播苗方法:预先在池塘内放10cm左右的海水,将苗放在塑料桶里,加半桶海水,用勺把苗和水一起舀起,再匀称泼洒在池塘中。

养殖管理

施肥:苗种放养前7天,亩施腐熟有机肥300kg,培育水中饵料生物。每10-15天施用氮磷复混肥1次,施用量折纯氮1g/m³,磷0.2g/m³。

水位:平常保持池塘水深30-40cm,冬季加深水位到1.0m以上防止冻伤蛤类苗种。每月选择小潮讯晴暖天气,对苗种进行干露一次。

定期检查:每天检查池塘堤坝有无漏、塌现象,及时修补。定期测量水质和蛤类生长情况。

其他管理

海域养殖:选择滩涂时,底质以含砂量70%-80%为宜,地势平坦,潮流通畅,环境无污染。放苗前要进行场地消毒,使用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剂。

育苗播种:蛤蜊繁殖期在初夏,播苗时间根据苗种大小确定,干播和湿播均可,注意控制播苗密度。

日常管理:巡查种苗是否流失,及时补苗。清除敌害生物,如鱼类、蟹、螺等,使用茶籽饼、网具或手工采捕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养殖杂色蛤,使其生长速度快,无病虫害,肉质好,产量高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