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鸡肉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畜舍环境建设
选择远离高压线、沼气罐等危险设施的地方,利用自然地形,避免低洼潮湿的地点。
畜舍应保持通风良好、采光充足,确保温度适宜,并保持干燥清洁,定期清理鸡粪和鸡尘,加强卫生管理,防止传染病的发生。
饲养管理
小鸡孵化:选用正规养殖基地提供的优质种鸡,孵化后饲养在温度适宜、湿度控制好的环境中。严禁引进非检疫合格的种鸡,确保鸡苗的健康。
饲料管理: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配合饲料,根据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调整日粮。注意饲料的新鲜和卫生,避免霉变和污染。
饮水管理:保持给水器清洁,饮水供应充足,水源要保持清洁卫生,避免感染病原体。
疫病防治:定期做好预防接种,注射疫苗,畜舍内要经常进行消毒杀菌。发现异常症状要及时隔离治疗,防止疫病传播。
养殖技术
化整为零:将同龄同体重的鸡隔离饲养,以减少鸡的竞争,促进生长。
合理密度:根据鸡的体重和生长阶段,合理控制鸡的数量,避免过密导致堆积现象,影响鸡的健康成长。
饲喂时间和方式: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喂时间和方式,提高鸡的采食量,促进生长发育。育成期若使用低浓度饲料有助于饲料分配均匀,延长采食时间,提高均匀度。
蔬果补充:适量添加新鲜的蔬果、中草药等,提供多种营养,增加鸡的食欲,促进生长。
日常管理
定期体检:定期对肉鸡进行体检,检查鸡的生长状况、是否有疾病等,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散养管理
场地选择:土种鸡适合散养,可以在山地、果园内散养,也可以在旱作农田散养。要求地势较高,作物的生长期在90天以上。
进雏时间:可以安排在玉米、高粱等作物播种前后1周左右。
育雏方法:与常规养鸡基本相同,只是应从雏鸡1周龄开始对鸡进行训练,在每次饲喂前吹口哨或敲击碗盆等建立条件反射,以便于以后放养管理。
转群管理:在农田地势高的一头建简易鸡棚,供鸡避雨和晚间栖息。始先小规模半圈式散养,逐渐去掉围网,让鸡到农田中自由活动,采食,每天晚上补饲精料。
密度控制:每亩地不超过150只,遇暴风雨及时吹口哨或敲盆将鸡群唤回,防止鸡被压死。
防暑降温和防病:在炎热多雨季节注意防暑,可以在补饲的精料中加抗应激药物。到秋后鸡痘多发季节,注意预防鸡痘。
种公鸡的饲养
骨架养护:7日龄时要达到目标体重140克,必要时可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开食料。
分栏与限饲:4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分栏,淘汰特别小的鸡只。从4周龄开始对种公鸡实施限饲方案,控制体重在母鸡体重的130%~140%。
断喙:断喙日龄一般控制在6~8日龄,断喙前后应添加饲喂一些多维素,以减少应激。
育雏阶段:确保雏鸡在前14日龄内完全按照体重曲线生长,使用商品代肉鸡的育雏料,并在1日龄或1周龄内实施断喙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公鸡肉,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