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交鱼苗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
制种

选择适当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,例如团头鲂与翘嘴红鲌,框鳞镜鲤与红鲫等。

苗种生产

通过注射催产药物催情,使母本和父本发育成熟并进行人工授精,产生受精卵。

孵化

将受精卵泼洒在鱼巢上,放入池中孵化,或者泼洒在打蜡处理池底,受精卵收集后放入环道孵化。

乌仔发塘

亩放鱼苗200-300万尾,泼洒豆浆,10-14天养成乌仔。

养殖

亩放大白鱼乌仔25000-35000尾,或亩放黄金鲫乌仔15000-25000尾,水含氧量3mg/L以上,饲养4-6个月。

池塘准备

选择土池,面积4~10亩,池深2~2.5米,水源充足,水质清新无污染,注排水方便,淤泥层不超过20厘米。

放养前15天带水清塘,使用生石灰60~100千克/亩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,彻底杀灭病原体。

消毒7天后先注水40~50厘米,之后随水温升高加注至80厘米,放苗后逐渐加注至2米。

放养前7~10天施基肥,亩施充分发酵的有机肥70~150千克,或使用生物肥、肥膏等培养浮游生物。

苗种投放

从杂交鲌“先锋1号”良种基地引进夏花,要求苗种健康、活力好、规格整齐,规格为3厘米/尾左右的夏花,分别投放4万、5万、6万尾/亩。

投放时要注意苗种温差不超过2℃,在池塘上风口放苗,放苗后要多注意观察鱼苗活动情况,查看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,及时开展驯化投饲人工配合饲料。

饲料投喂

夏花下塘5~7天,当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大幅降低时,投喂蛋白质水平45%的粉料驯化夏花苗种;随着苗种生长至体长4~6厘米更换成膨化颗粒饲料(蛋白质水平42%),粒径为0.8~1.0毫米,苗种体长6~10厘米投喂粒径1.5毫米膨化饲料为宜。

每天上午8:00-9:00投喂1次,占日粮的30%~40%。

水质管理

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溶氧,水温要适当高一些,有利于鱼苗的健康和生长,同时要往鱼缸中充氧,提高水中的氧含量。

小鱼苗出生后2~3天,每天投喂2次,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,第1次脱水约在孵化后10天至半个月后进行,以后每隔半月进行1次脱水。

疾病防治

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状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,保持水质清洁,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养殖杂交鱼苗,获得健康、生长快速的鱼种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