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泥鳅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场地建设
选择泥底的鱼池,若为水泥地则需要铺上15-20厘米的泥土。
鱼池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,池深约70-80厘米,并在排水口附近挖集鱼坑。
池底要整实,有20-30厘米淤泥,深浅均匀,并在埂内贴一层塑料膜以防泥鳅逃逸。
清塘消毒
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,生石灰用量根据水深情况而定,一般水深7-10厘米的干池用900-1125千克/公顷,水深1米用1875-2250千克/公顷。漂白粉用量约为60-75千克/公顷。
肥水放养
放养前3-4天施基肥,以畜禽粪肥为主,用量为9-12吨/公顷。
使用10毫克/升漂白粉溶液浸洗泥鳅鱼种20-30分钟,或3%食盐水浸洗30分钟,以杀灭病原菌。
池塘养殖成鳅时,放养量约为18万-24万尾/公顷,有流水条件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。
科学投饲
泥鳅是杂食性鱼类,投喂的饲料包括豆粕、米糠、麦麸、酒糟等富含营养和蛋白质的饲料,搭配鲜活的蚯蚓、蝇蛆等动物性饲料。
每日投喂两次,上午和下午各一次,投饵量根据泥鳅体重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,夏季摄食量大,建议日投料量占泥鳅体重的5-8%。
定期巡查
每天打扫一次饵料台,捞出食物的碎屑和杂物防止污染水体。
定期换水注水,保持水色清亮黄绿,能见度30厘米左右。
修补鱼池上的漏洞,防止泥鳅逃跑。
疾病防治
每月全塘消毒两次,使用聚维硐碘、二氧化氯等消毒剂。
培育水体良好的菌相平衡,使用渔是菌相宝扩培后全塘泼洒。
每周2次加拌丁酸梭菌等预防肠炎、调节肝脏的添加剂。
发现蓝藻及时捞出,通过全塘泼洒药剂改善水体,定期换水。
其他管理
搭建遮荫网,防止鸟类等天敌。
防止水温过高,适宜泥鳅生长的水温在22-28℃,超过30℃必须人工调节。
适时捕捞,根据市场行情和泥鳅生长情况决定捕捞时间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进行青海泥鳅的养殖,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