鹌鹑养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发展:
场地选择与建设
选择通风条件好、交通方便、远离污染源的场地。
建造鹌鹑舍,要求结实整洁、通风采光保暖性能良好。
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、肥育笼、种鹑笼及安排孵化间,饲养笼底部应制成网状,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。
选种与配种
挑选健康且具有强大适应能力、高产蛋效率的优质鹌鹑品种,如日本鹌鹑或杂交种。
雌鹌鹑于3-12月龄左右配种,雄鹌鹑于4-6月龄左右配种,公母比例在1比3至1比4之间。
孵化管理
选择大小合适、形状正常的椭圆形蛋作为种蛋,重量以10-12克为宜。
种蛋入孵前24小时置于25-30℃环境下预热,入孵后温度控制在37.8-38度,相对湿度55-60度。
孵化期间每天翻蛋12次,每次转蛋角度为45度,出雏前三天停止翻蛋。
饲养管理
鹌鹑养殖到120克至125克时应选择发育良好、健康无病的鹌鹑作为种鹌鹑。
鹌鹑破壳后24小时内开始饮水,水中加入0.01%的高锰酸钾。
鹌鹑在出生后的1天至6天内温度控制在36度至37度,7天至14天温度控制在34度至35度,15日至24日控制在32度至33度,25天后根据生长情况逐渐降温。
饲养密度:出生后1天至7天内每平方米120只至150只,7天至15天80只至100只/每平方米,15天至25天60只至80只。
光照条件:破壳后每天保证14小时至16小时的光照,没有日光时用灯光照进行照射。
饲料与营养
提供全价配合饲料,确保鹌鹑能摄取充足的水分和营养。
饲料中可添加复合维生素、抗菌素及微量元素,保持饲料的质与量稳定。
疾病防治
定期清理粪便及食物残渣,保持养殖环境干净卫生。
定期对鹌鹑舍进行消毒处理,及早识别并处理健康隐患。
销售与加工
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,与农贸市场、超市合作。
开发深加工产品,如盐蛋、皮蛋等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有效地发展鹌鹑养殖,提高产蛋量和养殖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