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配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,包括饲料的选材方向、养殖项目、动物的具体情况、养殖环境和地理天气等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配料原则和建议:
选材方向
选择天然、绿色、无公害、无化学合成物质的饲料原料,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。
养殖项目与动物需求
根据养殖的动物种类(如猪、家禽、牛等)和具体需求(如生长速度、肉质、口感等)来制定饲料配方。
考虑动物的年龄、体重、季节和生长情况,确定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和每天的饲喂量。
环境因素
考虑养殖环境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流通性、含氧量以及刮风下雨等条件,这些因素会对饲料的质量和保存产生重要影响。
营养需求
能量、粗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矿物质(如食盐、钙、磷等)是饲料中必须调整的营养成分。
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,优先补充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,如赖氨酸、蛋氨酸、色氨酸等。
饲料特点与调整
不同饲料原料(如玉米、豆饼、棉籽饼、鱼粉)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,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搭配。
例如,玉米中缺少赖氨酸和精氨酸,但蛋氨酸较多;豆饼中赖氨酸较多,但缺少蛋氨酸。
维生素和微量元素
畜禽一般不需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(如A、D、E、K),但需要添加水溶性维生素(如VB族)和微量元素(如钙、磷、铁、铜、锰、锌、钴、硒等)。
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要适中,确保畜禽每天采食到足够的营养。
饲料加工与搅拌
饲料原料的粒度和用量不同,配料时要充分搅拌,混合均匀,确保畜禽每天采食到足够的营养。
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时,要先将它们在少量饲料中混合,然后再与大堆饲料混匀。
经济性
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前提下,选择成本较低的饲料原料,以降低养殖成本。
安全性
确保所有饲料原料无毒、无害、无霉变,避免因饲料问题导致动物健康问题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,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殖饲料配方,既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,又降低养殖成本,同时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。